第八百零七章 南洲記:聖心和天威(第3/4頁)

方武苦笑道:“若無此心,又怎甘遠涉重洋到這南洲來?”

魯漢陜點頭:“西洋公司一直在尋人才,我看你合適,去他們那吧。”

方武呆了片刻,才回過味來,大喜若狂。之前他不過是個小小鏢頭,求的是最低一級民爵,而現在有魯漢陜這樣的大人物引薦,在西洋自能闖出一番事業。

只是他還有疑惑,西洋公司看中的是什麽本事,魯漢陜為什麽覺得自己合適呢?

魯漢陜微微笑道:“西洋公司正圖謀天竺,就需要你這種鐵石心腸,膽大妄為,不把人當人看的強人……”

方武品了一陣,暗自打了個哆嗦,覺得魯漢陜的笑容格外猙獰,可再想到他所提到的事業,心頭也升起熊熊火焰。

戰艦北行,官長艙裏,魯漢陜和藍鼎元正踞案對酌。兩人雖在年紀、領域和閱歷上相差很多,可幾個月海外共處也已相談甚歡,彼此都能談到私見。

魯漢陜道:“就我本職而言,當然樂於見到國人海外拓業,寰宇東極盡為我英華國土。可平心而論,我覺得國內之事更為重要,國中上下理順,百業興旺,自能容下億萬之民,又何必讓國人飄落海外紮根,生出這麽多事端?”

他嘆道:“理州、朗州都出了亂子,不是咱們去得巧,珊瑚州更是不堪設想,這是他們上下利不一致。等各海外領地人口繁衍,諸業興旺,還不知要出什麽事。這麽遠,朝廷也難以管治,國法也淡漠難制,到時跟中土離心離德,豈不是自尋煩惱?”

藍鼎元一杯飲下,也道:“是啊,扶南跟南洋公司就一直矛盾不斷,扶南也就三十萬人不到,而呂宋已有七八十萬人口,還不知潛藏著什麽事端,不過呢……”

他再列舉了一個數字,讓魯漢陜嚇了一跳:“行前的時候,我從戶部那得知了一個消息,去年人戶清查有了結果,你知道眼下我英華一國有多少人嗎?一億三千萬……”

見魯漢陜呆住,藍鼎元再重復道:“沒錯,一億三千萬,其中我英華兩廣福建舊地是四千五百萬,而江南三省是五千七百萬……”

“先別吃驚,更要命的數字還在後面。這幾年人口清查都是戶部人口司和神通局聯手而為,對人口繁衍之勢有了更細致的掌握。聖道十四年,人口新增高達一成二!比十三年長了三個百分點。按照神通局的預估,三十年後,我英華現有國土下的人口就將翻倍,到時就有兩億七千萬!三十年後,北方故土肯定要回歸華夏,加上北方人口,全國總人口會有三億四千萬之多!”

魯漢陜喃喃道:“國泰平安,政通人和,自然是人丁興旺,不過……一億三千萬、三億四千萬,嘶……”

這數字太可怕了,即便是遠航過歐羅巴和東洲的,已是國中航海第一人的魯漢陜也覺頭皮發麻。在這個數字下,歐羅巴諸國根本已不起眼。不列顛還不到千萬,西班牙不到兩千萬,法蘭西不到三千萬,諸國人口全加起來,也不能跟英華相比。

藍鼎元吐口濁氣,再道:“你也知這數字背後意味著什麽,文部的官老爺知了這些數字,都一個個嚇得幾乎尿血。皇帝推行的一國啟蒙之策,那就是上千萬孩童!加上小學,一國光是教書先生,就得以百萬計!”

魯漢陜點頭,換了是他,恐怕也要絕望。

藍鼎元嘆道:“農稼之術精進,種出糧食來養活這麽多人不是難事,可民無業不能自立,民無業則天下不安。陛下帶著朝廷,推轉一國,殫精竭慮地興新業,容下越來越多的民人,就是要安天下。對外大爭公利,對內教化萬民,又是息內爭。但人丁繁衍之勢越來越猛,只靠國中土地,只靠國中新業,怕是追不及這勢,到時公利不足,再無容人之地,一國就要失掉大義,紛亂再起。”

魯漢陜道:“也不是容不了人,只怕到時就如那汪瞎子所說一般,天下就是一成富者和九成餓殍之勢!”

藍鼎元拊掌道:“沒錯!總領也該明白,為何朝廷總急著要把國人推向海外吧……”

接著他道:“至於總領所憂之事,也值得警惕。不過就如此次珊瑚州之亂一樣,即便身在海外,國人依舊要靠華夏大義,靠國法,才能立得穩,紮得下根啊。”

魯漢陜也釋然了,笑道:“那是,有我們海軍在,有你們這些一心為國的志士在,有天廟乃至汪瞎子那種閑人在,咱們英華也能以華夏大義蓋住四大洋!”

藍鼎元補充道:“不止是我們,還有鐘老爺那種人在,只有靠華夏大義,公私兩利才能融在一起,鐘老爺他們才能安安穩穩在海外成就功業。”

再想到方武,魯漢陜笑道:“還有那等強人,他們能轉噬外人,而不是禍害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