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即將到來的謝幕(第2/3頁)

胡英傑的伴當正是阿蔔杜拉,兩人由十多名精幹官兵陪同,一路雇傭當地人跋山涉水,跨越沙漠海洋,用大半年時間完成了三千公裏陸地巡遊,所成的考察報告將極大推動運河工程。

“我奉命回國提交這份報告,供陛下和通事院決策運河工程,相信不超過今年,嶽都督你的據點就要從摩加迪沙搬到紅海,紅海都護府也該名副其實了。”

胡英傑的話也是嶽勝麟的心聲,紅海都護府之前一直身兼兩職,一是圖謀紅海兩岸,一是作為西洋貿易路線的中轉點。而都護府駐地放在摩加迪沙,其實更多是為後者服務。以摩加迪沙圖謀紅海,著實太遠。

現在對紅海勢力格局有了確切掌握,李克銘的聖道港計劃又有相當可行性,蘇伊士運河工程自然會很快進入準備階段,紅海都護府就不可能繼續蹲在摩加迪沙。

以嶽勝麟的意思,搬到亞丁最好,他已在亞丁所屬的也門王國身上下了不少力氣。至於摩加迪沙那一點,不是另設一個西洲都護府,就是直接劃給西洋艦隊。

“離開本土快三年了,不知國中有什麽大事?”

接著胡英傑迫不及待地問及故鄉,也勾起了嶽勝麟的思鄉之愁。

本土的確有大事,還不止一件。

先是宰相推選,盡管同盟會攜如潮民意,在建黨步驟上遠遠領先於其他黨派,但於聖道四十三年年初進行的宰相大選裏,周煌卻意外敗於袁應泰。

事後輿論分析,袁應泰的優勢其實很明顯,首先,英華正處於寰宇大戰中,戰爭大局還由皇帝把握,國人都不願意選出個不諳軍務的宰相。偏向皇權的保守派不希望宰相給皇帝拖後腿,而傾向於宰相也該過問軍權的激進派,則不希望宰相給皇帝當應聲蟲。

其次,作為宰相選人的縣院事雖經過了一輪改選,但獲選者大多還是老人。這些人認為周煌太過年輕,同盟會的施政方針又有太多激進之處,讓周煌和同盟會當政,弊處太大。相比之下,共和會堅持既有方針,袁應泰又允諾將重用楊俊禮、程映德和向善至等老臣,是絕佳之選。

袁應泰獲選後,皇帝在天壇舉辦了有史以來最隆重的拜相大典,將國家內政大權正式交了出來。那一幕場景,不僅民人落淚,士子們也紛紛稱頌為三千年文治之盛。

讓國人更為安心的是,周煌與同盟會沒有深究宰相推選中的若幹黑幕,而是大方地坦承失敗。周煌推辭了袁應泰的入閣邀請,於年中獲選為東國院院事。用周煌的話說,國政不能盡歸於一,他和同盟會要堅持在野之身,當袁應泰和共和會讓國人失望時,還有另一個選擇。

政黨治國,宰相領政,這事有皇帝在背後注視著,能夠順利成型,胡英傑毫不意外。可當嶽勝麟說起另一件大事時,胡英傑頓時臉色慘白。

“陛下三年後退位!?”

“是的,陛下在拜相大典後頒布了《五十年述政詔》,說三年後,他也治國五十年了,那時也年逾七十,再無精力執掌一國……”

“可,可寰宇大戰還打著呢,三年後不一定就能終結,就算終結,戰後之勢千頭萬緒,沒陛下看著怎麽行!?”

“我也是那麽想的,無數國人都是那麽想的,消息傳出後,天壇上匯聚了百萬民人,都在高呼英華不能沒有陛下,可陛下心意已決。他親自出面,說英華已經定下官員七十致仕的律法,皇帝也不能例外。至於戰事,自去年開始,太子就已親領總帥部,不必擔心無人掌軍……”

嶽勝麟話語低沉,顯然他當時也為這消息震動不已,心緒難平。

“陛下還說,他也不是完全退出國事,他還會呆在大判廷裏,作為九位大判官之一,為大家守著天人大義的底線。也是為國家,為以後的皇帝作出表率。”

“不!我不相信這真是陛下的決定!朝中定有小人!不,咱們不是舊世了,小人不在朝中,而是在兩院,在民意!”

沉默許久,胡英傑猛然一拳砸在桌子上,臉上滿是憤懣。英華武人雖忠於天人大義,忠於華夏,但這忠誠幾十年來都是系於皇帝一人。如今皇帝要退隱,他們的忠誠必須轉換對象,這個轉換過程,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松無礙地完成。

看著胡英傑這激動模樣,嶽勝麟苦笑,他很理解胡英傑的感受。消息傳開時,不僅他有一股強烈沖動,想告假回本土,去東京面君,問清楚這是不是皇帝的本意。就連任天竺大都護的賈昊、遼東大都護的張漢皖,以及各地都護,海軍各艦隊都督,都在吵嚷著回國,不是皇帝親書的軍令不久後就送到大家手中,多半還會出現一場近於兵變的動亂。

“國人……都是小人!他們靠著陛下的引領得利,靠著陛下的教誨站直了身子,他們開始忘恩負義,不想要皇帝指手畫腳了!三賢黨!沒錯,定是早年天王府時代叫囂虛君甚至無君的三賢黨余孽所行的陰謀!陛下仁心滿懷,被這些小人逼宮,也不願違逆他們,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