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章 殷鑒(第2/2頁)

張邁心道:“鄭陽會一改態度,主動來聯系郭、楊兩家,那必是痛定思痛了,可是到了這個地步,除非再出現新的大變數,否則局勢已無可挽回。”

聽郭師道繼續說:“當時我們的情況,比特使你進新碎葉城時的境況還要慘淡數倍。鄭陽聽說我們的處境後亦甚不安,他對郭家回訪的使者道:‘我鄭家發家,起始靠的是安西大都護府的軍資,雖然如今錢滾錢、利滾利,財富已增殖十倍不止,但人終不能忘本。’因此決定接濟我們,作贖罪之意。這時他們已經融入了當地,將生意做得很大,因西域諸國對我們安西唐軍都不待見,我們又不肯放棄大唐宗統,鄭家雖有心和我們重新修好,但終究不敢做出鋌而走險之事,怕惹禍上身,便與我們相約:要我們足跡不越燈下谷一步,以免鬧出什麽事情,牽涉了他們;而他們則向我們提供醫藥、鋼料、書籍、種馬等物,每兩年一次,到這燈下谷交割。”

張邁聽到這裏,對鄭家的行事風格已經有了一定的把握,心想:“這一家人是典型的商人作風呢,說難聽些便比較自私,不過自私本是人的天性,那也無可厚非,何況他們還能持續數十年接濟新碎葉城,有著這份心,便很不容易了。”

“鄭家這一代的家主叫萬達,他的年紀比我還大,我二十年前曾在燈下谷和他會過,這些年他們一直恪守祖上的遺訓,每隔兩年就會運送物資往燈下谷,我們這邊也恪守承諾,盡量不越過燈下谷以南。不過自從幾年前薩圖克·博格拉從薩曼王朝手裏奪取了怛羅斯以後,我們和鄭家的聯系便斷絕了。我們對他們也有些擔心,只是一直沒得到確切的消息。”

唐軍穿過碎葉沙漠的這一番緣由,在這次長談之前連郭洛都不曉得,楊易一直不敢開口,等郭師道講述完了這番話後,才哼道:“這麽看來,鄭家乃是一幫膽小鬼,就是找到了他們,怕也幫不了我們什麽。”

郭師道一聽雙眉直豎,怒道:“你說什麽!”

楊易不知道他為什麽忽然如此憤怒,嚇了一跳,郭師道忍下氣來,對郭洛、楊易道:“這些掌故以前不讓你們知道,是因為你們年紀小,現在告訴你們這些,可不是要你們去責備鄭家,因為當年的事情,我們雙方都有錯!告訴你們這些,是要你們以後避免再犯這樣的過失,而不是要你們去重復當年的錯誤!上陣殺敵容易,因為敵我分明;相忍為國卻難,因為這個忍字,是以刀割心啊。你聽了這段往事,若為我郭、楊兩家的祖上而感到慚愧,那以後才能警醒,若是眼睛只盯著鄭家的錯誤,那以後你也還要和我們的祖上一樣,犯下相同的錯誤!”

楊易素來大大咧咧的,聽到這裏卻肅然站了起來,垂首道:“是。”

張邁凝視著郭師道,他從唐仁孝等那裏知曉,郭師道其實也才五十多歲,然而此刻他的頭發也和當年的鄭賜一樣,尚未衰老卻都白得透了,可見這些年是多麽的操心。張邁忽然想起了郭師道在遏丹一戰之前、郭師道自己要去做人質前夕所說的話,想起他那痛心疾首的懺悔,若不是對當年祖先發生的事情有著深深的悔悟,只怕郭師道當初便無法做出由自己去做獻祭的決定!張邁忽然有感,脫口道:“我們這支隊伍,將來一定能夠取得成功的!”

他這句話說出來,有些沒頭沒尾,屋內的人都是一怔,張邁道:“從來沒聽說過任何一個勢力、任何一個民族能夠不犯錯誤長久地昌盛下去的。咱們漢家子孫也不是沒犯過錯誤,可為什麽能夠比胡人活得長遠?因為我們除了不忘記曾經的輝煌與勝利,也不忘記曾經的苦難與失敗,甚至還要把它記錄下來,留給子孫——或許正是這些,讓我們有了失敗之後重新擡頭打翻身仗的能力!讓我們征服苦難,延續輝煌!”

“既然我們不但經歷過了胡馬鐵騎的攻殺圍剿,而且更經歷過了自己犯下大錯後的熬練。大難不死,後繼必有大福!前人的經驗,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將是我們最大的財富。咱們現在雖然只有幾千兵馬,但只要牢記祖先曾犯過的過失,團結一致,幾千人只要能一條心,那便會成為一支無敵勁旅!胡人人數再多、勢力再大,也必可逐個擊破!”

他忽然又想起了他來到這個時代之前,在電視上看到一個憂國憂民的帝國重臣在一次大敗後說的一句古文,不知為何他當時就牢牢記住了,這時竟脫口而出,道:“或許這就叫,殷憂啟聖,多難興邦!”

郭洛楊易齊聲道:“好一個殷憂啟聖,多難興邦!邁哥說得不錯!我們一定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