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章 這裏沒有張大都護(第2/3頁)

除了遊牧部落意外,瓜州的一些地方領主也開始變得不大聽曹家的話,尤其是那些置業於晉昌城外的漢族莊家,在狄銀圍困晉昌的時候他們大多吃了大虧,如果世上本無張邁,他們忍一忍也就算了,但世上既多了一個張邁,想想張邁的戰績以及他所提倡的政策方針以後,許多人便心動了,開始以各種方式依附過來。

楊易便在瓜州大澤南畔,組合百帳軍已經來歸之民,在三千精兵之外編成六千牧騎和一千五百名農兵。部伍粗就,但裝備卻頗成問題,他們雖然吞了劉廣武的裝備,又在打敗狄銀之後繳獲了許多物資,但六千牧騎還是有將近一半騎的是裸馬,農兵用的是木矛——那只能用來搞運輸,這四千五百人雖能聽令進退,但真要他們上戰場能發揮多少作用卻是難說。

石拔曾半開玩笑地說,那三千牧騎和一千五百名農兵加在一起,他帶上龍驤府一個時辰就能將這四千五百人全部擺平。

當時郭漳笑著問:“那要是加上另外三千人呢?”

石拔哈哈地笑,就不肯回答了。

瓜州大澤旁的日子是艱苦而興奮的,張邁在這裏想起了疏勒,而楊易則在這裏想起了溫宿,在狄銀退出這一帶而晉昌的影響力尚未重建時,張邁就在這裏接收戰果:一方面是接收各種物資,一方面是接收各方歸民。

他們用收集到的物資,張邁與楊易都與兵將同個鍋吃飯,平日作息也都在一起,領導人與兵將之間幾乎不分彼此,牧民與農夫們見這個威名猶在曹議金之上的傳奇人物居然這樣平易,與敬畏之余又生出了深深的親切感來。瓜北的物質生活並未馬上就變得多好,但見堂堂大都護也和自己一般勞苦,許多貧民心裏便充實極了,張邁所說的那些話也變得越來越有說服力,許多依附過來的百姓都覺得跟著張大都護,未來會充滿希望。

不過長遠來說,瓜北並非久留之地,半荒漠半草原的土地無法供養起一支脫產的萬人大軍,張中謀算了一算,覺得按這樣的速度,軍糧可能會在一個月內就耗盡。

這時狄銀已退,沒有歸義軍的支持張邁也沒法進軍肅州,於是他便讓張中謀向晉昌方向發出文書,準備回去了。

在發出文書之後他便召集部眾,宣布自己即將回歸:“我要先回敦煌迎娶福安公主,完婚之後便回龜茲。你們願意跟隨我的,便收拾好東西跟我走。在高昌、焉耆、龜茲三地,我會安排合適當兵的男兒入伍,不合適當兵的,只要手腳夠勤快,也會在那裏過上好日子——我不會一開始就給你們金銀珠寶、綾羅綢緞,但我會給你們安排土地與草場,讓你們種植放牧。不過如果不願意離開故土我也不會勉強你們,我離開這裏以後,你們就用我和楊將軍這段時間交給你們的本事保衛家園吧。”

上萬人聽了齊聲高呼:“我們都願意跟隨大都護走!”

張邁道:“不要這麽倉促就決定,回去好好想想。這裏的水土並不比龜茲那邊差,只要勤懇在這裏也能過日子的。”

眾人紛紛叫道:“這裏雖有農田草地,可是沒有大都護,我們願意去龜茲!去焉耆!去高昌!”

張邁見有這麽多人擁護自己,心頭一陣感動,叫道:“好了好了,那大家回去收拾收拾吧!”

逃民固然已經沒什麽財產,遊牧部落更是可以說走就走,張中謀卻想:“眼前這些人雖然都是曹令公的‘棄民’,可畢竟是瓜沙地面上的人口,就這麽帶走,只怕令公未必肯答應。”

世上總有一些統治者是這樣的,他們會遺棄自己土地上誕生的民眾,但當有人要代他們接管這些棄民他們馬上又會如同受到刺激一般要跳出來破壞此事——因為這會削弱他們的威權,而威權被削弱又正是他們絕對無法忍受的事情!

可就張中謀還沒向張邁訴說這個顧慮的時候,沙州方向、伊州方向還有肅州方向都傳出了一些不大好的風聲。

首先是伊州方向出現了異常的軍事調動。

在劉廣武時期,地處沙瓜伊三州之間的百帳部對沙州、瓜州、伊州都安插有耳目,百帳部被張邁改造之後,這些耳目也有部分被承繼了下來,這時候便起了作用,探到伊州的部隊忽然封鎖住了伊州與瓜州之間的道路,商隊要通行也盤查得甚嚴。

肅州方面,則是龍家忽然又有了行動,且他們的這次行動與上次大不相同,似乎有大援在後所以來得十分迅疾,沒多久便又推進到了獨登山。

可是最讓人擔心的,卻還是沙州。

“嘉陵發來加急密報了。”張邁跟楊易說。

“嘉陵?敦煌出事了?”

“嗯,”張邁的神色沉重了起來,道:“李臏應該已經被抓起來了,還有三界寺以及張家也都被圍困了起來。好像這段時間常給張家暗傳消息的李家也受到了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