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淮北事件(第2/5頁)

他這話一說,諸將紛紛響應。軍事改革之後,眼看天策唐軍的勢力越來越強,諸將不怕打仗,只怕沒仗打。

範質也道:“現在我們的政務改革,只推進到山東的北部和東部,魯中地區剛在著手,魯南地區還不敢動。為安士民之心,請元帥下令火速進兵。”

當下東樞六都督裏頭,楊光遠最為弱勢,在天策軍中根基既淺,麾下兵馬也不夠強悍,不具有白馬銀槍團那樣人所共睹的戰鬥力,只與李守貞抗衡還沒問題,但齊軍北上,眾人就都不放心。

張邁手指翹著寶座扶手,對薛復說道:“你覺得怎麽樣?”

薛復道:“我們的大部分士兵相對於漠北部落來說是南方人,相對於江東來說卻都是北方人。如今是農閑,冬天用兵倒是不錯,登州那邊又有糧草,可以就近接應。幾萬精兵南下是沒問題的。淮北也是騎兵可以縱橫的平原地帶,打一個李守貞,派出一支精銳加上兩萬戰士就夠了。如果李守貞不敢野戰要守城,也剛好試試元帥寄予厚望的火器。只是整編訓練尚未結束,這樣一來勢必會打亂我們原本的節奏,要派那一支精銳、抽調哪一些戰士,就看元帥的意思了。”

張邁沉吟片刻,問符彥卿道:“你的意見呢?”

符彥卿道:“李守貞末將素知之,他會改變初衷,想必和範……”說到這裏他心忽的一突,看了張邁一眼。

張邁淡淡笑道:“你是說和我處置範延光有關系吧。不用怕,我早有預料,你直說。”

“是,”符彥卿道:“李守貞改變初衷,多半也範延光一事有關,他是怕做了第二個範延光。但徐知誥的動態卻知道的不詳細,末將想請趙都督先議此事。”

趙贊道:“徐知誥對南方,胸有大志,對中原,則胸無大志。他如果有北圖中原的野心,就該趁著我們立足未穩,發兵北上——進取兗州則有機會控制山東、進取開封、潁昌,則不但能一問鼎之輕重,且可以與洛陽連城一片,抗衡我軍,但現在只是收容了李守貞,又將兵力分布在淮河沿線,這分明就不是集中兵力有心進取,只是眼看我軍勢大,將李守貞收為外圍的藩籬,力求自保而已。”

張邁道:“照你這麽說,我們就算不發兵,徐知誥也不敢北上。”

趙贊不敢輕易判斷,沉思了半晌,才道:“臣有六分把握!”

張邁回顧符彥卿,道:“趙東海已經議過了,你呢?”

符彥卿道:“我贊同趙都督的意見。中原數次內亂,江東都是自誤北上良機。雖然與徐知誥還沒收拾好境內局勢有關,但現在北方的勢頭也變了,我軍兵勢天下無敵,在北方作戰,缺少騎兵的吳越士兵能有什麽作為?以楊光遠都督手中所握有的兵力,進取東南雖然不足,但也不是李守貞能打敗的。就算趙東海謀算失誤,徐知誥真的發兵北上,魯南落入其手,那時候我們再派兵南下就是,正如剛才薛大都督所論,淮北平川之地,可供騎兵縱橫,齊國兵馬在這裏打不過我們的。齊之軍威勢力不如三國時之孫吳,我軍之強遠勝曹操,以孫權的能為,尚過不了淮河一線,何況區區一個徐知誥。所以山東的局勢,其實不用著急。如果元帥有耐心的話,淮北也可以緩圖。”

範質道:“雖然如此,還是需要派遣兵馬南下,以安士民之心。若魯南州縣官員因此動蕩而叛變,影響了我們的政治改革推進,那就不值得了。”

李沼卻道:“不然。魯南官吏,心中驚恐或有,但除非兵臨城下,否則不會因此叛變的。”

張邁問道:“為什麽?”

李沼道:“我軍既破契丹,洛陽也成囊中之物了,中原定鼎之勢已成,這是天下之望!自古只有以中原而並淮南者,從來沒有不取中原,而使得山東孤屬於江東者。因此魯南官吏,均知江東之兵,縱來不過是過客,不會不智到趕著去投靠的。”

曹元忠道:“既然如此,那就讓楊光遠南下,使山東軍區都督府南移,以安山東士民之心。”

“不可!”符彥卿加入天策也有一段日子了,漸漸摸到了張邁的脾性,知道在這種場合就算是和張邁截然相反的意見提出來張邁也不會事後見怪,既然連張邁都可以面駁,遑論余子。但曹元忠的眼神卻有些許不悅了。

符彥卿似乎沒注意到,繼續說:“李守貞和徐知誥這次的作為,都只是企圖自保。既是自保,必定就是心中大懼我軍威勢。彼既畏懼,我軍若要暫求安穩,行事就得從緩,只要讓徐知誥和李守貞覺得短期內我們並無南下之意,他們就不會妄動;但如果我們急急調兵遣將,軍威逼迫之下,使其心中畏懼大生,到時候恐怕反而要逼得狗急跳墻了。至於魯南官民,只要善加撫慰就可。其實以現在的大勢而論,元帥對東南越是不屑,下面的人會越是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