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東京政變(二)(第3/4頁)

“他們?”鄭渭皺了皺眉眉頭:“馮道其實還是個節操不錯的人,範質也是一位君子,別說的他們好像結黨了一樣。”

曹元忠冷笑道:“他們沒結黨麽?若沒結黨,這過半的支持哪裏來的!”

鄭渭沉吟不語,對於曹元忠所提出來的憂慮,他也不是沒有考慮過。

曹元忠說道:“輿台既能制法修法,就得小心他們慢慢將律法變得只對他們有利!說到讀書,我們不如他們,但說到做事,這些人又哪裏成!現在讓他們在輿台指指點點也就算了,但要真讓天下都落到他們手中,非壞了國家大事不可。”

鄭渭冷笑道:“你也會憂心國家大事?你憂心你曹家的榮華與權勢吧。”

曹元忠臉都不紅一下:“那又如何!既是為公,也是為私。再說他們那邊,也不見得有多為公!”說到這裏,他忽然壓低了聲音說:“就算是元帥那邊,又真的大公無私了?他弄出這麽多環環相扣的建制來,到了他那裏,事情少,權力卻大,真要任性起來,誰制得住他!政府軍府輿台貌似全放開了,但軍中核心番號,沒人插得下手去!雖未登基,其實早獨裁天下了。咱們在這裏鬥歸鬥,前提卻是不能觸犯他,若真有誰觸犯了他,他一手拍下來,誰都得灰飛煙滅。”

鄭渭淡淡一笑道:“元帥的事情,我不想議論,但要真讓馮道坐大下去,也非我所願。說吧,你打算怎麽辦?”

曹元忠道:“馮道他們的理念和我們背道而馳,但你我這邊卻頗可互補互助。現在大代言雖然被他奪去了,但論憲堂中的席位、二十四堂的首席,我們卻還得接著爭取,要讓糾評台能發出我的聲音,不能讓糾評台淪為他們的傳聲筒。”

鄭渭十分謹慎地說道:“我身為政府首腦,本來不該摻和此次糾評台選舉的,這次我暗中傳話,其實已經有些過線了,如果再與你勾結……”

“別說的那麽難聽,什麽勾結!聯手罷了!”曹元忠道:“京中逐鹿,有時候別那麽假清高。咱就說句實在話吧,你從西北執政,到現在十來年了,自古到今,冢宰很少幹這麽久的。兩樞密合並成功之後,你的功勞就更大了。楊易征服漠北、破滅契丹,就受到了多少猜忌!而你的功勞,算起來會比楊易小?想想西漢建國,蕭何的排名可還在韓信之上!我看元帥西巡回來後,只怕就是你卸任之時。”

鄭渭聽得愕然,他生性疏散,本來不喜歡這種繁重的政務,但執政天策十余年,這事於他早變成了習慣,忽然聽曹元忠說近期自己可能卸任,不免感覺別扭乃至不習慣,然而曹元忠的分析,聽起來卻不是沒有道理。

曹元忠又說:“馮道轉入糾評台,往後的路就通暢了,以他的年歲,只要身體撐得住,興許能幹個十年,十年時間,夠他培養一大幫門生親信了。你這邊呢?如果卸任,真的就打算全退了?就算你自己無所謂,你的家族怎麽辦?鄭家生意做得那麽大,若無人在最高層保駕護航,不出三年,這艘大船就得被人給拆了!”

鄭渭淡淡道:“你這話,是要我趁著還沒下台,趕緊在政府安插親信麽?”

“這樣的蠢話,也是我說的?”曹元忠冷笑:“現在的政府,除你之外,自然以範質為尊,張毅也比不上他。你看看範質最近,何等低調?事情不怕不做,只怕做錯,他啊,就是在等著你下來,他自然而然就接手了。”

“那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你要退就自己退,而且晚退不如早退!等到被人抓住把柄地退,不如找個理由風風光光地退。”

鄭渭正奇怪曹元忠怎麽說話前後不一,就聽曹元忠說:“但是,你又能做到退而不退!”

“哦?怎麽個退而不退法?”

曹元忠笑道:“定國老從軍方退下來後,就沒人忌憚他了,為什麽,因為他沒了兵權。你如果風風光光地退下來,不也就成了國老?那時也沒人忌憚你了,因為你沒了政權。到時候你想做什麽都行。以你的資歷,論憲堂少不得你的一席。你說出來的話,就是馮道這個大代言也得掂量幾分。”

鄭渭哈哈大笑:“你的意思,是要我撇下宰相不做,去論憲堂養老,順便幫你制衡一下馮道?”

曹元忠道:“只是在論憲堂占有一席的話,也還不夠的。但有一個職位,我覺得你若退下來,剛好去執掌執掌。”

“哪個位置?”

曹元忠道:“就是馮道退下來的那個位置。”

鄭渭又是一陣愕然:“你是說……大學士?”

“不錯!大學士!掌院大學士!”曹元忠道:“現在商學士缺位,掌院大學士也缺位。你若進了翰林,掌院大學士的位置,誰能跟你爭?再說,大學士這個位置,可以很清閑,也可以很權重,只看其與天子的關系如何罷了。馮道不得天家親信,這個職位在他那裏就只是一個虛銜,但換了是你,只怕你說出來的話,無論元帥還是夫人都會聽吧?這樣一來,你雖不是宰相,關鍵時刻卻能制衡宰相。不是樞密使,卻能與聞軍機。且你不在相位了,說話可以更加無所禁忌,若在論憲堂也有一席之位,那時糾評台上也能制衡大代言。如此你人雖然退了,卻可以退而不退。明裏的權力小了,隱形的權力,興許卻反而更大了。進退之間,也更加隨心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