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再戰天下(第4/12頁)

連一個殺狗的都比項羽精猾,遇到這麽一群撒謊連草稿都不打的混世油子,項羽又怎麽可能贏?

為什麽連個殺狗的樊噲都能夠算計項羽,而項羽卻毫無所察呢?

這就叫以有心,算無心,算死人不償命。

歸根到底還是年齡,劉邦這邊有個年齡在四十歲以上的團隊,而項羽卻沒有絲毫的團隊意識,盡管他率領著四十萬之眾,但他仍然形單影只,獨自行走在寂寞的路上。他從未想過把身邊的人組織起來,這是他在劉邦面前必然吃癟的根本原因。

再來比較劉邦和項羽兩人,劉邦的特點是百敗不撓,不怕吃敗仗,不怕被追殺,失敗對他幾乎沒什麽影響。而項羽則不然,項羽只能一仗仗地贏下去,卻輸不起,為什麽呢?

因為劉邦是憑了自己的能力走到高位的。不管遭受多少次失敗,只要人還活著,他的能力就在,位置就在。而項羽之所以輸不起,是因為他登臨權力極峰,完全是個誤會——這個誤會取決於钜鹿一戰,他贏了這場關鍵的戰役,從此就形成了巨大的懾服力。但是他不具有主宰天下的能力,主宰天下就意味著以少馭多,以一馭眾,這時候靠的只能是腦子,耍脾氣撂挑子可不行。

輸不起的人,只是因為你的位置高於你的能力一旦被打下去,就再也沒有可能爬上來。

簡單說來就是,項羽是典型的戰鬥型人物,動手打架是他的最愛。但玩起心眼來,連個殺狗匠樊噲都玩不過,又如何跟劉邦玩?

但現在的鴻門宴,正在向著戰鬥模式的方向轉變,所以劉邦當機立斷,決定離開這裏。

項羽是個原始人

眼見飯局越來越兇險,劉邦就站了起來,假裝上廁所,叫上樊噲,出來商量說:“如果咱們現在就跑,項羽他不樂意怎麽辦?”

樊噲說:“此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能逃回去就算咱們贏了,還顧及什麽禮節?”

於是劉邦把張良叫過來,說:“情況危險,我走先,你斷後……那什麽,從鴻門到灞上,是四十裏地的路程,我從小路逃回去,大概有二十裏地。你先不要進去,估計我逃回營裏之後,你再進去跟項羽打招呼。”

讓領導先走,這就是劉邦的鮮明管理風格了。

留下張良一個人,應該是沒有危險的,有線人項伯在,諒項羽拿張良也沒辦法。

然後劉邦獨自上馬,沿驪山下的小路一徑狂奔,樊噲、夏侯嬰、靳疆及紀信四人,各自手持刀劍盾牌,跟在劉邦的馬屁股後面飛跑——不敢取回自己的馬匹,生恐驚動項羽,到時候想走也走不了。估計劉邦已經逃回了大營,張良拿著禮物,這才進去辭謝。

張良說:“沛公不勝酒力,怕酒後失態,不敢當面辭謝。他讓小臣張良,恭恭敬敬地奉上白璧一雙,獻給將軍你。玉鬥一雙,獻給亞父範增足下。”

項羽問:“咦,沛公現在在哪裏?”

張良回答:“聽說大王有意要責怪他,所以就一個人先回去了,估計現在已經回到了軍中。”

項羽就沒再做聲,接過了禮物,放在自己的座位邊上。其實他現在腦子很亂,他不是太明白範增為什麽非逼他殺劉邦,也不明白項伯為什麽要保護劉邦。不習慣思考的人,一旦遇到利益沖突的事情,心裏就會很煩躁。

範增對項羽更是怒不可遏,他接過張良的禮物,放在地上,拔劍把玉鬥擊得粉碎,恨恨地說:“唉,小孩子沒腦子,不值得同他謀取大事。奪取將軍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我們這些人,將來都是他的俘虜。”

史書沒有記載項羽當時的反應,但項羽聽了這話,心裏肯定不痛快。你看看,所有人都承認自己最拉風,都給自己面子,只有這個範增,他非貶斥自己,說自己是個小孩子……唉,看在他年齡偌大的份上,就不跟他計較了。

鴻門宴的歷史盛景,就這樣勝利閉幕了。

隔了幾天,項羽無所事事,就驅師西進,在鹹陽城展開了大屠殺,殺掉了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焚燒了秦國的宮室。烈焰熊熊,三月未熄。然後項羽又盡情地搜刮了秦朝的財物珠寶,還有許多年輕漂亮的女子,統統擄到軍中,得勝歸來。秦國人民對項羽這麽個搞法,大失所望。

在這裏,項羽殺子嬰,極其讓人難以理解。秦帝國已經滅亡,子嬰在秦王的位子上,滿打滿算才四十六天,根本沒機會做什麽壞事。更何況,俘虜子嬰的是劉邦,項羽殺他的理由又何在呢?

估計起來,項羽的心裏一定是認為劉邦臣服於自己,算是自己的手下了。所以劉邦捉住子嬰,是手下人捉住子嬰,功勞當然算是自己的。再者,項羽的聲望正值如日中天,他希望自己能夠吸引更多的關注,大屠戮,殺子嬰,焚宮室,這些事件都可以解釋為他向暴秦的報復。而擄財物婦女——這事還是劉邦最先幹出來的,倒也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