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邊荒俠影(第3/8頁)

公元167年,董卓36歲,他渴望的亂世,終於來臨了。

【4.鐵血軍人的典範】

董卓36歲那年,終於迎來了他的黃金時代,西羌部族拒不臣服漢廷,發動了叛亂。董卓主動請命,終於以中郎將軍司馬的身份,奔赴了前線。

這個軍司馬,是個什麽性質的職務呢?

軍司馬實際上是個閑職,通常用來安置被貶斥的官員,實際上不過是個參謀官,是沒有任何實際權力的。尋常人等弄到這麽個官職,等於是被打入冷宮,一輩子也甭想翻過身來。

可這個倒黴的職務於董卓而言,卻無異於蛟龍得水,虎落群山。這是因為他和正常人不一樣。正常人只是適應太平時日,遭逢亂世就悲摧了,而董卓少年遊俠,太平盛世就意味著他的末日,只有亂世,才能夠讓他那沖突型的人格,獲得一席用武之地。

董卓,是個典型的鐵血軍人。

所以軍司馬這個閑職落到了董卓手中,卻是正合其用。他甫到戰場,就率領著追隨他得羌族勇士們,呐喊著沖上前去,直殺的西羌人士人頭滾滾,心寒膽裂。

捷報傳來,朝廷欣喜若狂,立即將董卓晉升為郎中,食祿三百石。這個職務,類似於一個營長,有著戰前指揮權的。此外,朝廷厚賞,賞給了董卓一大筆獎金:九千匹絹。

董卓說:“這麽多的絹,要是縫制成衣服的話,我一輩子也穿不完。可是我董卓舍身殺敵,又豈是為了這些?我只是……唉,把這九千匹絹,分給大家吧!”

董卓散金分絹,休恤士卒,嬴得了手下士兵的衷心愛戴。

把朝廷的賞賜全部分給士兵,這事,曹操沒幹過,劉備也沒幹過,只有俠肝義膽的董卓,才有可能幹出來。徜如果董卓把他這種風格堅持下去的話,未來的天下,曹操劉備鐵定是沒戲的。而事實上,董卓的表現也越來越精彩,很快他又以一次非凡的軍事行動,證明了他是東漢帝國軍中的翹楚。

【5.痛苦的選擇】

眨眼工夫到了東漢末年,董卓已經52歲了。

英雄老矣,再不復當年的英骨俠風。

就在董卓浴血沙場、上演著一幕悲壯的英雄史詩之時,放蕩不羈的曹操長大了,變得更加沒品。

少年曹操侍仗著父親的勢力,與袁紹結成了搭档,整天為非作歹,壞事幹盡。有一天這倆惡少出門,看到有戶人家正在娶親,猜猜這倆家夥都幹了些什麽?他們趁夜持刀,跳入人家的院子裏,將新娘子劫持了。

兩人對新娘子幹完壞事之後,急忙忙的逃走,可是袁紹逃走時心慌,一頭沖進了荊棘叢中。正如佛經所說,人生之苦,如在荊刺,心不動則不苦,心動必然是被刺傷。跌入荊棘叢中的袁紹真切的體驗到了這句哲理。他身在荊棘叢中,一動不動就沒事,身體動彈一下,就立即被棘刺紮得淚流滿面。

這下子可悲摧了,眼看著人家就要追上來了,可咋個辦呢?

情急之下,就聽少年曹操嗷的叫了起來:“快來人啊,強暴新娘子的歹徒在這裏……”

聽到喊聲,袁紹心裏一急,生怕被人捉到活活打死,“噌”的一聲,竟然從荊棘叢中鉆了出來。追趕者聞聲趕來,這兩個壞東西卻已經翻墻而走,逃之夭夭了。

這段故事,不知是何緣故,沒有被引用的《三國演義》之中,但卻記載在更古老的《世說新語》之中。作者講述這個故事,是想展示少年曹操的過人機智,而我們看到的,卻是曹操那不堪入目的品行。

於是一個棘手的難題,就這樣擺在了我們面前。

這裏有兩個人:一個出身寒苦,少年行俠天下,不計報酬為國效力,對士卒體恤體貼,得到的賞賜分文不取,與部屬分享的鐵血軍人;另一個是品行不端,橫行不法,公然持刀入室,劫暴新娘子的宦二代惡少。

如果讓你在這兩個人中選擇,你會選擇哪一個呢?

如果你不知道前一個是董卓,第二個是曹操的話,這個選擇是毫無疑問的。但你現在知道了,你的選擇,恐怕會變得艱難而痛苦。

選擇的痛苦,源自於我們對於人性的晦澀認知。

通常情況下,我們對於人性的認知,趨近於光明面。認為人性是傾向於善的,是光明的,是利他的。董卓正是這樣認為的,所以他少年遊俠,不惜殺掉家中唯一的耕牛款待朋友。為了國家和民眾,他不計酬報,無怨無悔的付出與犧牲。這種趨善的性格,為他的人生帶來了成功,獲得了朝廷的賞識並獲得了權力。

帝國的權力,是不受任何監督的,只需要對上負責既可。於董卓而言,當他發現權力能夠帶給他許多快感,此前的他因為對權力的一無所知,而付出了太多卻沒有任何酬報之時,他的心理一下子失去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