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三顧茅廬的真相(第6/8頁)

劉表死了,襄陽城中的劉琮黨徒們,就先給劉琮辦理接班手續。辦妥當了之後,大家開會討論:“眼下這情形,有點不妙啊,現在我們讓劉琮繼位,老大劉琦他肯定不樂意,樊城還有個劉備,也是很兇很兇的,他留在這裏不走,就是打我們荊州的主意。看起來,除了立即請曹操來主持局面,我們是對付不了他們的。”

旌麾南指,劉琮束手。劉琮就這樣投降了。

曹操接到降書,樂得差一點沒有瘋掉,立即飛馬狂奔,於當年九月趕到新野,接受劉琮的投降。

曹操來了,可是劉備竟然一無所知。他的眼線呢?他的偵察兵呢?他的情報系統呢?曹操從許昌飛奔新野,這是多麽大的動靜,可是劉備硬是沒有聽到。很顯然,八年在荊州趴窩,劉備雖然沒有趴廢,但耳目真的不靈光了。

劉備知道這個消息,居然是劉琮派了屬官宋忠去樊城通知劉備時。史書上說,當時劉備一聽這個消息,差點沒有當場瘋掉。當時他撥出刀來,這是劉備生平頭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因為憤怒而撥刀。他用刀尖指著宋忠,氣得全身顫抖,說:“你們這夥王八蛋,都不是好東西!這麽大的事情,竟然瞞著我,我就是殺了你,也解不得心裏的恨。但是,如果我殺你這種人,那我劉備和你們又有什麽區別?滾吧!我們要開會了。”

趕走宋忠,劉備立即召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召開緊急會議。

會議上,群情激憤,大家建議立即起兵,徑取襄陽,拿下荊州。這個大家,應該是以關張為首的武將系統。所以這個建議,最終沒能通過。

事情發生的太過於突然,戰爭這種事,是一個大規模的社會遊戲,往往要準備個十年八載,才能打上場象模象樣的仗。現在說去打襄陽,只是氣話罷了,單只是個士兵組織,戰前動員,糧草運輸,以及各部隊之間的配合,就不是三天能定下來的事兒。

可問題是,眼下是曹操已經來了,近在咫尺之間,你沒有準備,也得行動啊。唯一的辦法,就只能逃。不逃咋整?

【8.為什麽要搞死我?】

悲摧的劉備,率領著他的班子,再一次的踏上了顛沛流離之路。

因為太過於悲憤,劉備特意繞道襄陽,命士兵向城中喊話,讓劉琮出來說話。“這個王八蛋,你憑什麽這麽擺布我?你即位就即位了吧,為什麽又投降曹操?你投降曹操就投降吧,為什麽不告訴我一聲?你難道不知道,我和曹操是生死仇敵嗎?你想害死我,真說不就行了嗎?為什麽要這麽狠毒呢,嗯,為什麽?”

劉琮知道自己理虧,躲起來不吭一聲。

擺在劉備面前的時局是,不管他多麽痛恨劉琮,但這個襄陽城是不能打的。攻城可不是三天兩天的事兒,稍一耽擱,曹操就會從後面猛撲過來。若然是被曹操抄了後路,那可就全完了。

走吧!

這時候的劉備,有部隊十幾萬人,輜重幾千車,如果早有準備的話,單憑如此的實力,拿下襄陽不成問題。可是劉表死得太突然了,劉備連個他死的苗頭,都沒有感覺到。而這就意味著,他手下的十幾萬人,已經淪為了曹操刀下的魚肉。

最氣人的是劉琦那王八蛋,曹操一來,他就發足狂奔,逃到江南去了。你逃走之前,派個人告訴我一聲啊。他偏偏不告訴。

劉琦死定了。

諸葛亮的美好計劃,就這樣成了泡影。但這真的不能怪諸葛亮,反而恰恰證明了諸葛亮確有先見之明。

諸葛亮早就告訴過劉備,先搞劉表,再搞劉璋,先取荊州,再取西川。而今曹操突至,恰恰證明這個思路的正確性。怪只怪劉表那廝死得太快了,如果他再晚死幾天……唉,啥也別說了,快點跑吧。

部隊太多,行軍速度太慢,一天只能走十幾裏。這時候有人勸劉備撇開大部隊先走。劉備舍不得啊,攢這點家底,多麽不容易啊,讓劉備一下子拋開,那還不如一刀殺了他。

劉備守財奴,舍不得拋開家底,此舉獲得了世人最高的評價,一致認為他講仁義,講道德,是個好同志。

劉備的隊伍稀哩嘩啦過襄陽,這場景卻刺激了城裏人的腦子,一下子跳出來一個超有智慧的人。

這個人叫王威,是以前劉表手下的一個將領。他以前,對劉備沒什麽好感,知道劉備一直在圖謀荊州,此時看著劉備走過,他的腦子裏,哇的一聲,跳出一個天才的點子。

王威匆匆去找劉琮,報告說:“小老板,我有一個好主意,曹操來了,劉備終於逃了。可是我們以後,難免還會落入曹操之手,任曹操宰割。我看不如這樣好了,你給我幾千奇兵,我埋伏在地勢險要的地方,伏擊曹操。如果捕獲了曹操,那麽我們的被動處境,就一下子扭轉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