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絕對利益(第2/2頁)

武則天倒是一點也不生氣,揚了一揚手:“朝堂之上暢所欲言,予沒來由的治你何罪?起來吧。”武承嗣這才松了一口大氣,慌忙起了身來站回朝堂班列之中,耷起了頭不敢再隨便動彈了。

劉冕看著武承嗣這副模樣實在有點好笑。事實證明,上官婉兒的話實在說得太對了。武承嗣就是典型的志大才疏之流,他至今還沒有想透這一場政治大秀的真正核心是什麽。或許在武承嗣看來,太後召回李賢並對其賞賜重用,只不過是收買人心。他哪裏會想到,精打細算的武則天,是在最大程度地發揮李賢的作用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太後與李賢,一個要政治利益,一個要求生存。二者各取所需正配合的十分默契。你武承嗣這時候跳出來唱反調,不是找抽麽?

只不過劉冕也清楚,能夠體會到武則天用意的人,本身也並不會太多。徐敬業叛亂對她的觸動太大,經此一事後這個女人對李家皇室已是深深忌憚。她遲早會要對李家宣戰的。眼下李賢居然自己主動提起此事,她哪裏還有不順坡下驢的道理?

從這一點上講,李賢的確是給她幫了大忙。皇族進京這種事情也唯有李賢提出方才順理成章。願意進京地,很好,那就表示他們和李賢一樣主動向太後稱臣服輸了,將來錦衣玉食不難得到善終;不願意的,這時候也該做出一個了結了----所以,李賢這是在用一招苦肉計,希望盡可能的多保存一些李唐的骨血元氣。對於他的用意,武則天肯定是想明白了。但是,她自己也有自己地考慮:與其這樣整日防備與算計著,倒不如與李家來個大清算。誰心存反意,在這種時候就能一目了然!

就像李賢當初和劉冕說過地那樣,他自己也不知道會有多少李家的人能理會他地用意,會在這時候向時局低頭求存。對於那些執意不肯入京的皇族,李賢也只能愛莫能助。武則天將這件事情交給李賢來辦,還多少有點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她這樣安排的用意也很明顯:其一,先禮後兵。現在是李家的當家人在召你們回來,你們最好聽話;其二,仁至義盡之後,還有不肯聽話的,也就怨不得朝廷了。

這樣的舉動對武則天來說簡直是百利而無一害。既可以最大程度的削去李家存在的隱患,又可以假借李賢之手鏟除政敵,從而不必背上殺戮打壓李家皇室的惡名。這樣一來,她不僅從輿論與道德上占得先機,還能在政治上贏得更多的利益。這比她親自動手,要合算太多了!

而李賢想的,則是通過自己的努力保全更多的李家皇族。盡人事,聽天命,眼下他也只能做到這些。

李賢與武則天,名為母子,實是政敵。但是在這一件事情上,卻各自揣著小算盤達成了共識。

能夠洞悉個中天機的人,絕對不多。那個站在金鑾殿下、仿佛與一切事情都無關的中郎將劉冕,絕對是其中一個。

此刻,他正面無表情站得標直,仿佛什麽事情都沒有關心和注意。只是心中沒有一刻消停的在思索著所有的問題,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原來,政治上真的沒有永遠的敵人與永遠的朋友,更不用談什麽骨肉親情。唯一永恒存在的,只有絕對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