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豈曰無衣(第3/3頁)

斷手、斷腳、中箭、受瘡,不一而足。有的人在輕聲呻吟。有地人咬著牙一聲不吭。還有的閉著眼睛一動不動,也不知是死是活。

芙玉母女和城中的婦女們也加入了軍醫的行列,幫著給傷員包紮傷口灌洗瘡疤。黎歌不會做這些事情,於是搬著自己的琴走到了一圈傷員身邊,對他們道:“我給你們彈琴聽吧。或許聽到琴聲就不會那麽痛了。”

所有傷員的眼神,都被這個清麗的小姑娘所吸引了。他們吃力地轉過眼睛看著她盤腿坐了下來,將一面琴放到了膝上。

一聲弦響。清脆的琴聲讓眾人耳目一新。悠揚的曲調飄然而起,是一首軍中常聽的曲子《秦風*無衣》。

幾名識得這首曲子的傷員情不自禁地和著曲調唱了起來:“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此時,劉冕正好騎著馬走入城中。悠揚地曲調和悲壯的歌聲,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走到那一圈帳蓬旁邊。劉冕多少有點吃驚:黎歌坐在中間。身邊圍了一圈又一圈的傷員,都在跟著一起唱歌。

也有人注意到了劉冕,想要行軍禮。劉冕急忙讓他免禮,示意靜靜的聽,不要打擾眾人。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起,然後是一個淒厲的聲音:“四郎、四郎你醒醒、你醒醒啊!嗚嗚嗚……”

眾人驚詫的看過去,只見一名老兵死死抱著一個年輕的小兵,痛哭失聲。已經有一些人圍了過去。拉著老兵拍著他的肩膀在安慰,更有一些人跟著垂淚。

黎歌手中未停繼續彈琴,眼淚卻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染濕了面紗。

琴聲愈見高亢,更多地傷員圍了過來。許多人的神情都很木然,但是情不自禁的張口跟著唱上兩句後,眼睛裏就湧出了淚來。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歌聲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圍到了這處帳蓬外。跟著高歌。

那歌聲。仿佛就是在給剛剛死去的小兵送行。

這是一首,送給他和所有陣亡將士的鎮魂曲。

劉冕朝前走出幾步。圍在這裏的將士們自覺地朝旁邊讓行。那名老兵仍然固執地撲在兒子身上痛哭失聲,其實他自己的左腿也被削去了一半,從膝蓋以下全沒了。

劉冕走到他身前,彎下腰來拍了拍他地肩膀。其余的將士們也認出了劉冕來,一起抱拳道:“劉將軍。”

老兵聽到這一聲擡起頭來,老淚縱橫的抱拳行了一禮:“將軍……他是我最小的兒子,今年才十七歲呀!他的三個哥哥,已經全都陣亡了!”

劉冕拍拍他的肩膀點一點頭:“不用說了。你自己要保重。”說罷,劉冕伸手解下自己的戰袍蓋到了他死去的兒子身上,說道:“你們是好樣的。你們是大唐真正的英雄。”

老兵頓時痛哭失聲,高高的拱起手撲拜到地上:“謝謝將軍劉冕的眉頭聳動了幾下,走出了人群騎上了馬,也跟著唱了一句:“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許多圍觀的百姓和小卒也禁不住流下淚來,低低的哽咽。

歌聲更大了,許多過往的將士和百姓,都跟著一起附合唱了起來。

漸漸的,從城頭到城外,乃至整個代州城中,響起了這一首軍歌鎮魂曲----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直達天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