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2/3頁)

區區一個宴會而已,劉冕也沒往心裏去。辦完了千牛衛衛所的事情便徑直回了家。

既然宮中要擺宴並發來了邀請,劉冕也不好缺席早朝了。第二天。他穿上武將官袍,和薛訥一起參加了早晨的朝會。薛訥和右千牛衛地另一令中郎將,代替了劉冕和明侍駕金鑾殿前。劉冕則是和馬敬臣等一幫兒武將一起,站在了武將班列之中,立於殿前。

武則天一身玄色青花的長袍,頭戴九毓寶冠。依舊坐於龍椅珠簾後的坐榻上主持朝會。

朝會上商量的事情劉冕還挺感興趣:關於修建明堂。

劉冕沒有插言。只聽一些臣子們相繼發表意見。有人反對,有人贊成。反對的無非是說大唐剛剛征戰連連,國庫異常空虛,不宜此時興建宮殿勞民傷財;贊成的人理由就更簡單了。諸如武三思等人則是大肆誇揚太後聖德、治國有方。當建起明堂來昭告天下。

最終這件事情還是由武則天拍板敲定了下來。至於由誰來負責工程,則完全沒有拿出來公議。

不用說,自然是薛懷義了。

建明堂之事,表面看來無關緊要。其實也是武則天表達政治野心地一個重要手段。按照舊有地陳制,明堂只能建在皇宮三裏之外、七裏之內,是用來祭祀和詢問百姓疾苦的地方。可是武則天卻強制下令,拆除太初宮中的乾元殿,就在它的基址上修建明堂。稱之為萬象神宮。同時,還要鑄造九鼎置於萬象神宮之中。

她這麽做。無非就是在向所有地朝臣與李家的皇親國戚們公然挑釁,以顯示自己稱帝的決心。誰要是敢在這時候跳出來,那簡直就是挺著胸膛往槍口上撞。

結果,就算是表示反對的一些臣子,也在此時乖乖的閉了嘴。裴炎在前,李家皇親在後,還有許多被周興來俊臣等人治死的人,都是前車之鑒。沒有人再那麽傻。非要做出平白的犧牲了。

建明堂的事情議完。武則天仿佛心情不錯,語調也松馳輕緩了許多。悠然道:“今日予在麗日台宴請諸國使臣,凡收到了請貼地愛卿,現在就可以隨予一同前往麗日台,共進午膳了---退朝!”

三品以上的朝臣留了下來,其他人則是毫無脾氣地依次退了出去。武則天也信步走向一旁由金鑾殿側門退到後面歇息去了。

馬敬臣湊上來抹了抹鼻子低聲道:“兄弟,頭一次在宮中赴宴吧?”

“是啊,怎麽了?”

“沒什麽。”馬敬臣嘿嘿一笑,“你會明白一句話的意思:美女如“少見多怪。”劉冕不屑的暗笑一聲,心道我跑皇宮比跑自家廚房還勤,這還用你說?

張仁願與黑齒常之也走了過來,各自輕松的道:“稍後酒宴,我們四人湊在一起也好有個熱鬧。”

“行。求之不得!”

三品以上大員,如今可是不太多。諸衛的大將軍、六部尚書、一些宰相等人。大約有三四十余人魚貫從含元殿裏走出來,看到武則天的鸞駕已經擺在殿前了。稍等了片刻,武則天上了車,其余眾臣則是步行跟在她的車隊之後,朝麗日台走去。

稍後一行人到了宴會之地,使臣客人們自然還沒有來。武則天於上座坐定,劉冕等人則是依次坐在了左旁的次席,右邊地席位是留給使臣們地。每人一個餐桌矮幾,都分派了一名美麗的宮娥從旁伺候添茶倒酒。馬敬臣一雙賊眼四下轉悠,時時眼冒綠光一陣壞笑。劉冕見他那副賊樣暗自好笑。

麗日台是一個圓形天壇,可能是一個經常舉行國宴地地方。四方皆有龍尾道走上台來,台中開闊可以擺下無數桌幾,當中還有一個比較寬廣的空地,可以供歌舞助興。就算宴請千人也會相當輕松。

無數的鐵甲衛士就站在四條龍尾道上值守。洵日當頭微風輕揚,的確是個好天氣。四下裏旌旗飄揚曲樂悠悠,顯出幾分喜慶氣息。

劉冕看到,武則天與坐得挺近的武三思與蘇良嗣時時攀談幾句,不時發出呵呵的笑聲。看來她心情還挺不錯。

也難怪,高宗皇帝死後由她來執政,如今卻有北狄諸蠻主動譴使來唐修好,這可是件長臉的事情。再者。邊疆無戰事,她終於可以安心地為自己的登基之路打點了,豈不痛快。

稍待片刻後,皇宮守城將來報,說諸國使臣已到太初宮門外,請求入宮赴宴。

武則天笑逐顏開朗聲道:“有請諸國使臣!”

太初宮中的鐘鼓樓。敲響了震蕩天地的鐘鳴聲。麗日台四周。九九八十一挺巨大的號角朝天吹響連綿不絕。

聲勢赫赫。

突厥、奚、契丹、新羅的使臣們,穿著自己民族特有地服裝,從太初宮長安門入城。一行大約有六十余人,前後分成了明顯地四個隊伍。在大唐鴻臚寺的官員和內苑監司禮宦官的帶領指引之下,排成了隊列往麗日台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