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風卷殘雲(第2/3頁)

“太後,是何喜報?!”數名大臣一起來問。

“天佑大唐,降下劉冕此等奇才!!”武則天突然放聲哈哈地大笑,快步走回珠簾後用力一拍桌幾,“吐蕃使團一案,已然真相大白!此系突厥亞汗阿史那默啜設計堪害,並將劉冕俘虜到了突厥意圖勸降。*****劉冕身在敵營寵辱不敢其節,智勇並用逃回大唐並且馬上返回蘭州前線。不僅如此,他孤身一人深入敵營,勸得吐蕃大將論弓仁率眾來降!”

“啊!----”一片驚呼四起,金鑾殿上炸開了鍋。

上官婉兒雙手捂著胸口。仿佛生怕那顆心從胸膛裏跳出來一般。閉上了眼睛,嘴著嘴唇,眼角卻不經意地流下一絲眼淚。

“論弓仁麾下的十萬昆侖鐵騎,已經分崩離析。其中有三萬余精銳已經投效大唐暫時歸由劉冕右衛麾下統領。”武則天大喜過望朗聲的說道,“奇跡!這真是曠古罕有的奇跡!一場兵災轉眼揮化於無形,還讓大唐平添了將帥之才與虎狼之師!”

金鑾殿下,黑齒常之重重一拍胸口,仰面朝天長籲了一口氣:“此,真乃天佑良善、天佑大唐!”

武三思的臉已經白了,低著頭。眼睛滴溜溜的轉,額角滲出一陣冷汗來。

狄仁傑平聲靜氣地站在班列之中。瞟了一眼武三思,微然一笑智珠在握。

武則天也很久沒有像現在這樣激動和興奮了,她揚著手中的奏折大聲道:“不僅如此。在論弓仁歸順大唐以後,吐蕃贊普器弩悉弄也無心再來滋事,乖乖的退回了高原並派使者前來請和。如今,魏元忠留兵鎮守蘭州以防有變,劉冕與論弓仁率領右衛與吐蕃降兵,北上豐州鎮劾陰謀算計我們的突厥人!----蘭州一役,我大唐未動一刀一槍,未費一兵一卒。盡得全勝!魏元忠、劉冕,居功至偉,該當重賞!”

“太後英明!”沉寂了許久地狄仁傑,不急不忙的站了出來,拱手一拜道,“右衛大將軍劉冕義薄雲天赤膽忠心。*****於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力挽狂瀾,真乃社稷之臣、天下之臣。然,此前地吐蕃使團一案,就未必真的真相大白了。”

狄仁傑此言一出,剛剛還熱鬧非凡地金鑾殿突然一下冷卻下來變得鴨雀無聲。

武則天也心頭震了一震,放下手中奏折道:“狄懷英,使團一案魏元忠與劉冕已經上表來說得清楚了。這就是突厥人地陰謀嫁禍與挑撥離間。莫非這其中還有何隱情?”

“當然有。”狄仁傑重重的應了一聲,舉目看向朝堂之中。

武三思一臉刷白怒目瞪著狄仁傑,恨不能活吞了他。

正當此時,殿外再度傳來一聲長喚:“報----太平公主殿外求見!”

“咦!----”又一片驚咦之聲響了起來。太平公主雖然受寵,但還從來沒有在朝堂之上正式地出席。今天這是怎麽了?當真要整個驚天動地呀!

武則天眉頭一皺:“她來做甚?宣她進來!”

太平公主一身盛裝昂然闊步走了進來,先行見過了禮“回太後。兒臣今日前來。是受狄公之邀為一件案子聯名上奏。”太平公主施禮拜下。轉而對狄仁傑道,“狄公。就請你發話吧!”

“是,公主殿下。”狄仁傑深吸一口氣,大聲道,“啟奏太後,微臣身為閣部樞要與殿中侍禦史,奉旨查辦吐蕃使團一案。如今案情真相大白,微臣請命彈劾此案相幹嫌犯三人!”

眾人一片驚呼,武三思渾身發顫,臉上冷汗直流。****“何三人?”武則天面色冷峻,沉聲問道。

“微臣要彈劾的,是魏王武承嗣、會稽王武攸暨、文昌左丞周興!”狄仁傑義正辭嚴,抑揚頓挫朗聲道,“此三人,系吐蕃使團一案的重要案犯,罪責深重!”

武三思頓時閉上眼睛長籲一口氣:還好,沒有我!

太平公主馬上跟著道:“太後聖聽,狄公查辦此案時兒臣全知事情始末原委。只因案中牽涉到駙馬武攸暨……兒臣以為國事為大,他若當真犯事,兒臣也不得不大義滅親。因此今日特意上得殿來請命母後,就請不必顧忌兒臣的顏面,命狄仁傑公正審禮此案!”

武則天的臉色已經變了,眼神也變得異常復雜。金鑾殿下片死寂,無人再敢出聲。

所有地眼光和注意力,全都凝聚到了武則天這裏。

半晌後,武則天方才開口道:“國有國法,不容褻瀆。不管是誰,如果當真幹下了作奸犯科危機社稷之事。都要受到嚴厲懲處----擢狄仁傑為侍禦史、行大理寺卿事,專司審理吐蕃使團一案----務必做到公正、嚴明、慎重!予會親自過問審案地一切經過與結果。”

“太後英明!微臣領旨謝恩!”狄仁傑拜倒下來,連嗑了幾個頭。

上官婉兒、太平公主與黑齒常之等數人,一起長長的籲了一口氣,心中大慰。武三思身上直冒冷氣不停的發抖,臉色一陣比一陣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