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天命(第2/3頁)

新加入的司馬王,則是扮演了心臟的角色。司馬,在大唐軍中相當於現代的指導員。王是一個辦事謹慎、穩妥、又聰明的人。他的到來讓劉冕有一種如虎添翼的感覺。之前的姚崇辦事固然也很得力,但他畢竟是純文職之人與自己之間有著一些隔膜。王則是軍旅世家出身,文武兼休才學出眾,深得劉冕之心。劉冕對他很有相見恨晚之感。雖然王只是這支軍隊地六品司馬。卻非常出色的將劉冕地所有意願和意圖,完整的貫輸給了全軍上下。就如同是一個人的心臟。將血液輸送到了每一個細胞。王的到來,就如同帶來了化學反應中催化劑一般的效果,讓這支右衛大軍很大程度的加快了磨合。再者,由於王博學多才學識廣博又與劉冕非常投緣,他很快也成了劉冕的私交摯友與重要智囊。這樣地人物,在劉冕的身邊是非常稀缺的。因此,劉冕對王非常之器重和信任。也有意將王塑造成自己在右衛中的代言人的形象,隱約已經成了右衛的第二號人物、軍師一般的存在。

另一個新加入地重要人物,是原朔州司馬、黑齒常之在鷹揚衛時的副手郭虔。他從朔州千裏之外趕來,融入右衛的時間最短,卻是最快進入了角色。郭虔還很年輕,只有二十五六歲,但是已經有了十年從軍史。他跟隨黑齒常之南征北戰熟於軍事。在軍事方面很有些天才。他給劉冕的整體感覺是:睿智、有想像力、有沖勁有創造力,而且是個很難得的實幹家,尤其擅長行軍打仗時的出謀劃策,臨陣對敵的經驗也相當豐富。尤其他對軍旅地熟悉與熱愛,很快就融入了右衛、融入了劉冕所在將軍集團的***。以最快的速度成長為劉冕地得力助手。

年輕而能幹的郭虔與經驗豐富忠心耿耿的馬敬臣,就是劉冕的左膀右臂。親翊府的兩個中郎將張嵩與郭知運,則是劉冕的兩個拳頭。這兩個都是不折不扣的猛將。張嵩是典型的張飛風格、悍不畏死的猛將軍;郭知運則是技巧型地趙雲式猛將。二人相得益彰。

魏升魏晃這兩個新生代地小將軍,則是劉冕私下陪養的秘密武器與重要地新鮮血液。在劉冕的鼓舞、刺激、鞭策與調教之下,這對兄弟的身上充滿了活力、沖勁、野心與報負。雖然他們只是小小的左右郎將手下沒有直接的軍隊指揮權。只是張嵩與郭知運的副手,但他們的存在無疑給右衛增添了一絲年輕人身上獨有的狂野的氣息與熱血激情。

就這樣,從劉冕以下的所有將軍們的氣質,一起完美的融合到了這支右衛大軍中。全軍上下體現出沉穩內斂又不失彪悍與狂野的特質。如果說此前的右衛,是一塊所有人都知道它珍貴無比的璞玉,現在經過劉冕的精心雕琢已經變成了那塊流傳千古的美玉---和氏璧!而且劉冕知道,右衛還有更多的潛力存在,還有更大的進步空間。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過實戰的打磨。它將煥發出更加璀璨的異彩!

一夜東風起。第二天起來天放大晴。太陽透過厚實的雲層灑在一片熱火朝天的軍營裏,給其中增添更多生機。

劉冕騎馬小跑在訓練場上。觀看眾軍操練。剛剛結束了大軍實戰陣形演練,現在是分隊的個人技藝訓練。劉冕時不時跳下馬來和將軍湊到一起,指導一下他們的射藝或是刀槍箭法。薛家方天畫戟十三式,劉冕已經將前十式練得滾瓜爛熟。戟法靈活多變融合了諸般兵器的特質進去,劉冕可謂觸類旁通,指導其他兵器的演練也是得心應手。

第十一式與十二式,則是薛家戟法的至高境界:萬刃、無雙。這是薛仁貴到了晚年總結自己一生對敵的經營,才創出來的最精妙無雙的招式樣法。達不到既定的境界,是練不成這樣的招式的。薛訥自己由於沒有多少陣前對敵的實戰經驗,都無法演練,劉冕練起來也非常的吃力。但是好歹也算是練得略有小成了。但是,僅僅是這樣的一個小成,也讓劉冕的武藝身手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現在,他也完全超越了薛訥,成了薛仁貴武藝的全盤繼承者。

至於第十三式,薛訥說當年他老父曾有遺言,若有人能夠將前十二式用到天衣無縫熟絡於胸,自然便可領悟。而第十三式的要訣,也被封在一個牛皮紙袋裏,至今無人拆看。劉冕也不心急,心想薛仁貴既然有這樣的安排,自然有他的道理。那就一切順其自然吧!

劉冕正在指導幾名將士的騎射,司馬王遠遠跑來像是有事。劉冕上前詢問。王告訴他長安留守狄仁傑,派使者前來求見。

劉冕便和王一起回了帥帳。看到那名使者。原來是留守府地一名小吏,劉冕也算是認得。他對劉冕說,狄仁傑有要事請劉冕回長安商議。其他的詳情也並未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