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十人盟(第2/3頁)

這樣的話大家都不會言明。但絕對心知肚明。

李昭德撫著胡須。不急不忙的道:“現在武三思深蒙太後寵幸,權勢一天盛過一天。在他左右。有鳳閣侍郎檢校內史宗秦客、文昌右相岑長倩、建昌王納言武攸寧這三個重要臂膀。^^^^這其中的任何一個,都非等閑之輩。”

狄仁傑久未作聲,這時道:“宗秦客身為內史,負查檢彈劾百官之職,我等皆要憚他三分。但此人貪念過眾,以職務之便索取錢賄謀私得利,太後想必也是有所查覺。他雖是太後從父姐姐的兒子算來也是國戚,但太後向來憎惡貪贓枉法之人。只待時機一到,應該不會放過他的。”

“狄公所言極是。”李賢接過話來道,“宗秦客現在在朝堂上太過囂張跋扈。太後已經注意他許久了。如今太後忙著登基要保持朝堂穩定,暫時還不會動他。但只待大局穩定,太後定然對他下手以正朝綱以儆效尤。到時,鳳閣侍郎與內史一職將出現空缺。在下以為,狄公清正廉明鐵面無私是最合適的人選。我等到時不妨竭力保奏狄公接任此職。這樣一來,朝堂格局就會向著對我們有利地方面發展。武三思失去一臂,我們卻能增強力量。”

“卑職何德何能,慚愧、慚愧!”狄仁傑謙虛起來。

“潞王高見!”李昭德等人連聲附合,“吐蕃使團一案讓狄公之名遠播宇內,太後對狄公的信任也增加不少。的確合適。劉冕暗自笑了一笑。心中暗道:政客,這就是政客。在政治上真地沒有絕對地正直與邪惡,也沒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在座的諸位都表現得一身慷慨正氣,其實何嘗又不是同樣幹著損人利己的勾當?辦了宗秦客就能提拔狄仁傑……朝堂之種,當真步步血腥。每上升一步就要踩著別人的頭臚與屍體。

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這裏就是個角鬥場,你不殺人,就要被人所殺。你不提著別人的頭臚慶功領賞,就要被人踐踏下去粉身碎骨。政治博弈的雙方就像是兩頭饑腸轆轆狹路相逢的野獸。要麽被撕碎吞進肚子裏,要麽把對方撕碎吞進肚子裏。^^照這樣看來,大家都沒資格詬病武則天如何如何兇狠殘暴殺人如麻了。她不過也是這個角鬥場裏地一員而已。大家都想活著,都在幹著同樣地事情。只不過她幹得出色一點就不可避免的成了眾矢之的。

太平公主有點忿忿的道:“當初武承嗣犯案時,就該把武三思也一並給扳倒了。留下後竄當真無窮!”言下之意,很有點心疼和袒護自己的男人而責怪狄仁傑的意思。

狄仁傑急忙拱手來道:“公主息怒。當時地情景……實非能夠如此處理。”

李昭德、魏元忠包括李賢都一起來勸太平公主:“公主不必責怪狄公。狄公辦事向來持重穩妥。他如此料理必有自己地道理和主張。”

太平公主也沒有胡攪蠻纏,善意地微笑對狄仁傑回了一禮:“狄公勿怪,在下心直口快向來如此,絕無怪罪地意思。”

這時候,劉冕終於拉開話匣說話了:“不去驚動武三思。是我與狄公一起商議後得出的結果。我也認為,狄公當時如此主張是很合適的。”

話的意思很明顯,劉冕在為狄仁傑向太平公主解釋。眾人多少感覺有點驚訝的看向劉冕。雖然沒有人出聲來問,但眼神都在說:為什麽這樣?

太平公主同樣疑惑的看著劉冕,還多少有點憤懣的味道:我幫你出頭呢,你卻給我拆台,什麽意思嘛!

劉冕微然一笑說道:“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武三思都是不可以輕易驚動的。原因只有一個:太後不會允許。武承嗣已經倒台了,武家的領軍人物只剩下武三思一人。太後要將武家打造成天下第一世家門閥,這個意圖是顯而易見地。因此,武三思的發跡倒不是因為太後真的有多喜歡他、對他寄予了多大地厚望。*****而是……她自己的政治需要。她是為了武家。”

“哦……原來如此!”太平公主恍然大悟。眾人也紛紛點頭應允認可。

劉冕又不吭聲了。就這麽閃光一現幹了件畫龍點睛的事情。

李賢對眾人道:“言歸正傳。今後朝堂上會如何。我們誰都難以預料。但我們必須明確眼前的一個目標:奉迎皇帝將入主東宮。大家有沒有什麽意見?”

“我沒有異議。”太平公主馬上接道。

黑齒常之率先重重一抱拳:“老臣聽候潞王調譴!”

其他眾人也紛紛明確表態,願意遵循這一方針來辦事。

隱約之中,李賢已成了眾人的領袖。

“既然大家都沒有異議,那便甚好。”李賢面帶微笑風度翩翩,“無論如何,我大唐國祖祚湧淪落到武三思之手。今後我等戮力同心協同一致,當結為生死之盟。在座的每一個人不管是誰遇到了麻煩和問題。其他眾人都請竭力相助。諸位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