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民族英雄(第2/3頁)

雖然披上了政客的皮囊,軍人的本質未嘗改變。最初的理想多次浮現在腦海中----復唐、復唐,重復大唐的光輝與榮耀。

現在武則天已經改天換地以周代唐,這樣地理想說起來不免顯得有點牽強與荒誕。但劉冕知道,自己地使命並不是盲目的去推倒武則天將江山換上一層唐皮。要從本質上讓九州中原強盛起來……這恐怕比改變一個國號更難。

一行眾人回到了天官城,所有軍隊和民夫已經集結完畢。劉冕就讓薛訥地本部人馬和朝廷工部的官員們帶著民夫先行。自己則是等著幹最後一件事情---等候鷹揚衛將軍李多祚的人馬,前來接手掌管三座受降城。李多祚帶領三四萬大軍原本駐守在朔、代一帶。如今那裏已經成了後方,理所當然的可以將防線向前推進了。

等待的日子,就如同煎熬。

雖然劉冕很是沉得住氣。但離開中原已經數月的將士們。這樣瓣著指頭等盼回家的日子,這種心情著實焦急。

數日之後。李多祚率領大軍終於到了。他曾經也在代州一戰時與劉冕有過一面之緣,曾是黑齒常之的部下。彼此也算是故交了。二人很順利的交接了城池和印信文書,右衛大軍終於可以凱旋而歸了。

時已入秋,大漠上地西北風刮起來送來絲絲涼意。大戈壁上黃沙飛舞落日朦朧,一片雄渾的邊塞景象。

劉冕策馬當先奔騰在大戈壁上,率領著歸心似箭的右衛將士們向南方進發!

其實,他自己又何嘗不是歸心似箭?

本來朝廷都有意在三個月前就調他回去了。可是劉冕出於大局考慮和一種責任心。非讓自己在邊關羈留了三個月,辦下了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為此,劉冕還是多少有一點自豪的。當了這麽多年的官,也許幹下地好事真是屈指可數。建起三座受降城與烽火台,也許是唯一一件值得向子孫後輩誇耀的事情了。

短短的四天時間,歸心似箭的右衛大軍奔騰八百余裏,直抵靈州。劉冕將大軍在這裏稍作歇息,同時接到了在此等候多日的突厥使者火拔頡利等人,帶上他們一起向關內進發了。

策馬走出靈州南大門的一刻。劉冕幾乎感覺自己的心臟都跳得輕快了許多。壓在心頭的大石便在此刻卸去,整個人都變得輕松了。

像英雄般歸來……這是所有從軍在外的人畢生地願望吧?

劉冕揚起嘴角,微笑。揮鞭縱馬向家的方向疾奔!

此刻的洛陽寶城裏。也是一片輕松詳和地氣氛。萬象神宮裏,武則天高坐龍椅笑容可掬,聽著下面的大臣匯報受降城一帶的情況。

建起受降城,不僅能非常有效的遏止北方突厥人南下陰山犯難,還為子孫後代留下了一片福址。作為上位者,幹出這樣的功績當然是值得高興的事情。

以北門學士為首的一批文人豪客,開始發揮特長了----大揮筆墨贊揚皇帝此舉的英明與偉大。史官們當然也不會放過這樣重大的信心,一一記錄在案。

當然,少不了屢屢提起劉冕地名字。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講----劉冕也算是青史留名了。

上官婉兒如同往日一樣站在武則天身邊伺候。臉上始終掛著溫和的笑意。心情也變得舒暢了許多。

雖然劉冕晚了幾個月才回來,可是不管怎麽樣,平安就好。

這是她這幾個月來最大的心願了。男人嘛,總是要為了各種各樣的事情在外奔波----只要平安回來,那就好過任何事情。相比這下,她現在對劉冕打了多少風光的勝仗,闖下了多少偉大的業績,反倒不那麽在乎了。

“諸位愛卿,此次戰役。是我大周王朝立國之後的首戰,便取得了如此驕人的戰績。”武則天發話了,“諸位說說,朕該如何賞賜劉冕與他麾下地一幹將士們?不瞞諸位,朕還一直為此事有些苦惱。朕在聖旨中說,等劉冕等人回朝了再議封賞----如今他就快回來了,得有議案了吧?”

李昭德和黑齒常之等人相視而笑,表情輕松。這樣的問題,做臣子的當然不會回答。皇帝如此發問。無非是為了表達她對劉冕的寵信而已。想來她心中肯定早有定案了。

“都不說話呀?”武則天倒也沒真的想去征詢誰的意見。輕松的呵呵笑道,“那就等劉冕回來了再說。朕要當面親自問他要何封賞!”

站在武則天身後的上官婉兒神思物外情不自禁的抿嘴一笑。差點將那句話脫口而出----就將我賞給他吧!

長安。公主府。

太平公主站在一面一人高地大銅鏡前,脫得只剩了一層內衣。她掐了掐腰又摸了摸臉蛋,然後又在鏡前轉了兩圈,終於嘿嘿地笑了起來。

“瘦了瘦了,腰都細了!”她不無歡喜的對著鏡中人自言自語,“臭男人,沒事找事晚回來一百天,還花去我們好不容易賺來地數百萬貫錢----看你回來我怎麽整你,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