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皇宮盛宴(第2/3頁)

三人這才在劉冕正宅的三樓琴室裏坐定下來。

“不知天官喚我二人前來,有何賜教?”李昭德是個直率之人,當即開門見山直入主題了。

“不敢當。”劉冕微然一笑,說道,“只是閑聊幾句,說一說在下心中的些許淺見。”

黑齒常之道:“你就說吧,不用拐彎抹角了。大家都是自己人,不妨直言。”

“好。”劉冕也不嗦了,直接道,“在下在西京時,曾與狄懷英私下談過幾句。他對我說了一些觀點和想法。我認為說得很對,今天就來轉告二位。我們十人盟。也理當同心協力不是?”

“嗯,那你說吧。”二人同聲道。

劉冕便道:“當初我們十人盟剛剛聚首時,曾經擬定了一個計劃:共同將相王李旦推舉為太子。可是現在事實證明,這個行為恐怕會有點不妥。”

李昭德眉頭一擰:“有何不妥?”

劉冕道:“狄公當時是這樣給我分析的。皇帝一直就是一個很主見、很強勢而且又多疑的人。我們一手推動和造就的局勢,無法讓她去順應。甚至有可能激起她的反感。立儲一事,事關皇朝同時也是皇帝家事。我們身為臣子如此強項力薦……難保不讓皇帝認為我們懷有私心暗圖不軌。”

“天官此言差矣!”李昭德正色道,“身為社稷之臣,當處處為國為君為民著想。事實上,現在地相王曾是大唐的皇帝,退而求其次位居東宮是非常之合理地。東宮乃是國之根基國之大事。我等身為國之重臣當然要力薦皇帝促成此事。”

黑齒常之急忙擺手道:“李兄、李兄,稍安勿躁。老夫覺得天官所言不無道理。我們都希望能將事情辦成。我想天官的意思是我們應該更注意一點方法,否則容易適得其反。”

“不錯。”劉冕也認真的說道,“李相公,在下一直都認為我們這些人當中,唯有狄公對皇帝最是了解。他的分析是針對皇帝的性格來入手,可謂是入木三分非常到位。現在朝堂之上東宮之爭已經如火如荼,這讓皇帝非常之反感----在下不妨向你們透露一二。就在昨夜,皇帝私下傳我入宮專門問了東宮人選一事。”

“你如何說?”二人驚訝地異口同聲。

劉冕微然一笑:“此事便在狄公的預料之中。\在下按照他地指點,向皇帝舉薦了太平公主。”

“什麽?”李昭德眉頭一揚仿佛還有點怒了,“天官。你這不是把國家大事當兒戲嗎?太平公主乃一女流如何入主東宮。你這這這……”

“李兄你別激動啊!”黑齒常之急忙來勸,“你怎麽比我這個帶兵的莽夫還要沖動?聽天官把話說完嘛!狄公何許人。劉天官何許人,他們做事肯定有他們的道理。”

李昭德一聽,有道理。於是冷靜下來道:“你為什麽這麽做?”

劉冕只是微笑:“很簡單。因為連皇帝自己也捉磨不定誰是合適的東宮人選。我這麽說,不過是為了保命。”

“保命?”李昭德微然一怔,“有如何嚴重?”

“當然。”劉冕輕嘆一聲道,“李相公,你回頭想一想。歷來各朝各代只要有奪嫡之爭,哪一次不是腥風血雨遍地人頭落的?那些人選當中,我說誰都要得罪另外一個,唯有舉薦太平公主才會讓他們讓皇帝都無話可說。因為太平公主是最不合理最沒希望地一個。”

“原來如此……果然是高招!”李昭德這才恍然大悟的點頭,“狄公果然有一雙妙眼和一顆七竅玲瓏心----可是,這東宮就讓它這麽空著,讓它任由武三思去搶嗎?”

“就讓武三思去折騰去搶吧。”劉冕微笑道,“他怎麽搶也是輪不到他地。他越折騰,就會主東宮越遠。”

李昭德與黑齒常之相視一望同時一怔:“為什麽?”

劉冕淡然一笑吐出四個字:“聖意如此。”

“哦……”二人緩緩的點頭作恍然大悟狀,心中各自在想道:看來劉冕已經真的成了皇帝的心腹了……這皇帝的心思只有他能揣得透,心事也只會跟他講。

劉冕卻在心中暗道:其實我也只是憑著那些零星的記憶半猜半蒙……歷史上的武則天當皇帝後,終究是還政於李唐了吧?至於這其中有什麽曲折情由和復雜的因果,我就真的是不知道了。現在就事論事的話,武則天對她地那些子侄地確也沒有什麽深厚的感情可言。武承嗣武三思地父親,還只是她兩個同父異母的哥哥而且當初鬧過矛盾被她迫害流放致死了。其他的武家子侄關系就更加疏遠了……“那依天官的意思,我們以後該怎麽辦?”李昭德小心的問道。

劉冕拱手道:“在下是晚輩,不敢對二位長輩發號施令。狄公對在下建議說,我們十人盟當同心協力共進共退。現在非常時期,一切小心謹慎為上。在立儲的事情上,我們不可以再對皇帝施加任何壓力,也沒必要將態度與立場表現得如何鮮明了。一切順其自然,讓皇帝自己拿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