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輿論風暴(第2/3頁)

每次遇險地時候,劉冕堅忍不拔性格都會不停地鞭策自己,給自己信心和勇氣。不管是怎麽樣的絕境和險境,都能智化兇險轉危為安。

那些時候,他所能憑借地只是自己的智慧和信心。可是現在,他知道自己多了幾張底牌。說得再明白一點,有了一定地實力。

有實力,才有保障。

假如明天那個宮女成功的將消息遞出去……神都之內,定然會傳得人盡皆知。因為現在的劉冕,可不是當初第一次被遷連到東宮之案的伴讀小書生。

他已是堂堂的國公、戰功赫赫地民族英雄、充滿了傳奇色彩為人津津樂道的風雲人物。朝堂之上,從閣部宰相到不知事的小官小吏,無人不識劉冕。與他有交情的。更不在少數。就在此前和狄仁傑奉命審查武承嗣與武攸暨一案時,滿朝文武至少有一半人曾到他的府上拜過貼子。

雖說這種泛泛之交在關鍵時刻是根本是靠不住的,但無形之中給劉冕營造了大量的人脈積累了大量的人氣。****無形之中,劉冕這個名字在每個朝臣地心中已是根深蒂固。他要是有什麽動靜,定能引導輿論地風向。

仕族官宦乃至仕人們的輿論,向來是皇帝最為關注和忌憚的。皇帝可以不把皇族國戚放在眼裏,但是絕對不能無視為皇權根基提供土壤的仕族。仕族人心一散,皇權就必定不穩。江山也就要面臨巨大的危機了。

而在當朝朝臣最有影響力的一些人當中。至少有一半與劉冕有著極深的交情。只說這十人盟之中,就有四位當朝宰相李昭德、黑齒常之、魏元忠和狄仁傑。要是這些宰相帶著朝臣施壓,就連皇帝也不可能不忌憚。

不管是大唐還是大周,向來便是軍政不分家。劉冕的根基在軍隊,在軍界地影響力已時無人能及。豈不是當年劉仁軌給他留下的人脈和黑齒常之替他網羅的諸多關系網,單就劉冕這些年來憑著自己打拼下來的輝煌,都足以震攝整個軍界。

當今天下最雄武的兩支軍隊,一支左衛。一支右衛。左衛大軍是劉冕親勛,這已不必多說。七萬兒郎無論胡漢,誰不死心塌地的忠於劉冕?平常的口號喊得好聽是忠於皇帝忠於朝廷,可是帶著他們出身入死打仗的是劉冕,給他們別的軍人所沒有地榮耀和待遇的,也是劉冕。劉冕在右衛的地位,那就是無人可以撼動和取代的神。

這些,皇帝武則天必然知道。要不然,她怎麽會在拘審劉冕之時如此謹慎小心?怕的就是萬一鬧得右衛軍心震怒。*****搞出一陣嘩變那也不是沒有可能。西京可就在肘腋臟腑之地,這支軍隊地戰鬥力又恐怕到令人發指。萬一真地鬧將起來,誰能平息?

再說左衛,那是與右衛齊名的大周最主要地野戰戍衛部隊之一。其將領是新近歸順大周的胡將論弓仁。他雖然很少參預政治,可是在軍事上卻有著高人一等地卓越才能。短短數年。原本跟隨在薛懷義手下、那支碌碌無為的公子軍。已被他打造成生成活虎的赳赳鐵軍。與此同時,論弓仁在左衛、在軍界的名聲也日益升隆。這支軍隊的忠誠度。也在伴隨著戰鬥力不斷的提高。

可是這個忠誠度,表面是對朝廷。但大部分是對直接領軍的將領。其道理,與右衛的一樣。而且,左衛的職能和所處位置比右衛更加要命----直接衛戍神都!

而論弓仁,當初就是被劉冕勸降歸順大周的。來大周幾年了,他幾乎沒有和誰有過什麽交情與來往,眾人唯一知道的是---他與劉冕是結義兄弟,對其言聽計從。

左衛與右衛,這已經占了關內衛戍部隊的一半左右。而且,那另外一半的軍隊加起來,戰鬥力恐怕也不及左右衛的四成。更何況,那一半軍隊當中,還有一只是隸屬於劉冕的師兄薛訥直接統率。薛訥的為人雖然忠厚沉穩恪盡本分,可是要他眼睜睜的看著劉冕蒙難而毫無動作,那也是不可能的。

三支大軍,十五萬左右的人馬,近在天子腳下……換作是誰,也會忌憚和心慌。雖然這些軍隊示必就真敢謀反或是逼宮,可是軍心動蕩起來,那便如狂風驟浪無人可擋。軍心一動,關內的屏障和支柱就要動,整個王朝的脊柱骨就要動。

傷筋動骨,可不是好玩的。

再說民間百姓。代州一役,讓劉冕打響了名頭,從此鬼龍神將的威名傳遍天下。而且劉冕平常很注重自己的個人形象,在百姓的心目中總是一個比較正義的象征。尤其是蘭州勸降論弓仁、陰山會盟、以及朔方一戰大敗突厥修建受降城之後,劉冕的形象空前高大,已然被百姓們視為當今一等一的民族英雄、傳奇人物。甚至有好事之人為劉冕譜寫了歌辭曲賦口耳傳唱,也有一些風騷的文人寫了詩辭來記載和贊美劉冕的豐功偉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