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真相(第3/4頁)

“他能有什麽樣的決定性作用?”太平公主猜疑地搖頭,“難道,皇帝陛下要立儲,還得看他劉冕地眼色?”

“並非是這樣的邏輯。”狄仁傑說道,“要立儲。其實容易。難地就是,立下儲君之後,東宮是否穩固。我們來假設一下,皇帝陛下如果立你為儲……那外界會如何傳聞?”

太平公主眨了幾下眼睛,說道:“會說母親任人唯親立一個女兒為儲,再者也免不得會有傳言說是劉冕勢大,在幕後支持了我入主東宮。因為有劉冕的強力支持,我在東宮會相當之穩固。”

“不錯。如果公主得儲,那是最為穩固地。”狄仁傑說道。“可是這樣一來,皇帝的威信定然受到削弱。如果她立你為儲,就很有一點向劉冕讓步低頭的味道。試問,一個君王,怎麽能做出這樣地事情?”

“一針見血,洞達天機……”太平公主佩服的點頭,舉一反三道,“反過來,如果母親立了武三思為儲,那東宮定然極為不穩。首先他就就要面臨李黨的沉重壓力。尤其是劉冕在軍事上給他的巨大威脅。這一點,也定然不是母親願意看到的。同樣的,如果立相王旦、潞王賢為儲。也都不是穩穩定。相王就不必說了,他雖然當過一段時間的皇帝,可是在朝廷之上的人脈相當寡少。他又是李氏子孫,如果沒有李黨的支持是絕對不行地。因此,他若得儲就必須得到李黨的支持,劉冕就是首當其沖。到時候,外界同樣也會認為東宮是靠著劉冕在支撐。東宮乃國之根基。靠他劉冕支撐……皇帝是肯定看不眼的。”

“殿下果然聰明。舉一反三。”狄仁傑點頭贊道,“潞王就更不用說了。數年以來。他與劉冕已是同氣連枝。他若得儲,劉冕就是麾下第一戰將頂梁大柱。我們左右尋思想來。晉國公是不是在皇帝立儲一事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明白了,我明白了……”太平公主輕輕的籲氣,表情變得越發的凝重,“我說一向沉重老辣的母親,怎麽在這種時候幹這樣的事情,讓自己如此的被動?看來她並非有意要打壓劉冕,而是為了象征性的削一削他地威風。至少在輿論上移開眾人的視線,讓劉冕脫身於立儲一事之外?”

“不錯!”狄仁傑斬釘截鐵一般說道,“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判定,晉國公現在雖然身受階囚之苦,卻是有驚無險。老朽大膽估計,此案的結局,是不了了之。晉國公定然不會獲罪。與此同時,東宮地人選也會正式浮出水面----就在晉國公徘徊於有罪與無罪之間的時候,皇帝陛下就會確定東宮人選。這樣一來,天下人都會認為,是皇帝乾坤獨斷謀定了自己的繼承人,而不是受了旁人的影響。”

“呼……”太平公主長長的籲了一口氣,“如此高深……太玄妙了!若非狄公提醒,我險些犯下大錯。太平謝過狄公了!”說罷她就對狄仁傑施了一大禮。

“公主不必多禮,折煞老朽了。”

太平公主收拾了一下心情,轉念問道:“狄公,那我們現在該做些什麽?”

狄仁傑輕撫長須不急不忙道:“我們要做的事情,兩件。其一,穩定長安局勢,尤其是長安的軍隊和晉國公地家眷。軍隊就不必說了。要是右衛地將士們聽到晉國公蒙難的消息,定然嘩然。那些血性沖動地漢子,指不定就幹出什麽莽撞的事情來。所以,殿下與老朽有必要親至軍營,穩定局面。晉國公不在軍中,便是馬敬臣主事。馬敬臣此人平常調兒朗當玩世不恭,實則是一個極重感情之人,對劉冕更是死心塌地。我們必須想辦法將他與右衛地將士們穩住。否則,軍隊一亂,那就真的亂了。到時候,晉國公可就真的有麻煩了。”

“一切聽從狄公安排就是。”太平公主果斷的應道,“至於劉冕的家眷那裏,我去安撫,這一點不用操心。”

“如此便好。”狄仁傑道,“事不宜遲,就請公主速移寶駕,與老朽去右衛軍中走一趟如何?”

“好!”

武三思和明帶著一隊兵甲,推開了劉冕的房門闖了進來。

此刻劉冕正坐在桌幾邊漫不經心的看書,偏頭看向來人說道:“怎麽,今天帶這麽多人來,報仇的?”

武三思一臉鐵青的看著劉冕走過來,沒好氣的道:“劉冕,本王沒心情跟你多費唇舌窮磨蹭。起來,跟本王走一趟。”

“去哪兒啊?”劉冕慢吞吞的站了起來,有肆無恐的拍了拍坐皺的衣角,“拉我上刑場?”

“怎麽,你怕了?”武三思冷笑一聲,“你不是一向不怕死的麽?”

劉冕不屑的一笑:“放心吧。就算你梁王上了刑場,也輪不到本將軍。是去禦史台監獄吧?”

武三思臉皮一顫:“你怎麽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