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公主的心意(第2/3頁)

劉冕淡淡道:“他說了什麽,你又想到了什麽?”

太平公主道:“你還記得,黎歌去禦史台探望你的時候,轉給你的話吧?”

“記得。”劉冕說道,“當時黎歌耳語對我說記得李故事否?當時我就想到了,皇帝是在為立儲做準備。”

“不錯。”太平公主揚起嘴角微然一笑,拿起茶杯不急不忙酌了一口,“那便是我讓黎歌轉給你地原話。”

劉冕點頭:“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想說,皇帝設計拿我,是為了表達對我地器重。就像當年太宗皇帝晚年時責貶李一樣。””太平公主說道,“你回頭想一想,難道不覺得奇怪嗎?皇帝拘你拿你,卻沒有像犯人一樣地待你。而且,如此重大的案件,她卻交給頗顯無能地武三思來辦,而不是交給最善長斷案審案的狄仁傑來辦?”

“想想,也是。”劉冕點了一點頭。

太平公主道:“皇帝這麽做,有幾層意思。其一。他在試探你劉冕的忠誠度,試探武三思此人的心術城府。顯然,這一次的事件當中你表現得還算不錯。沒有過激的反應,也沒有幹什麽出格地事情。相反,武三思借題發揮嫁禍於你——他有麻煩了。皇帝是什麽人,從一開始就布好的局,當然早就知道你劉冕並非兇手。可是武三思呢,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要把你往死裏栽。本來朝堂黨爭彼此攻訐也是司空見慣。可是武三思的這種手段品行,顯然讓我母親極為失望了。至少,在立儲一事上。武三思就被打了個大折扣去。”

劉冕輕輕的翹了一下嘴角:“說來說去,一切皆在皇帝掌握。只有她才是最後的大贏家。”

“話也不能這麽說。”太平公主說道。“皇帝這樣做,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了。之前我也說了,她有她的苦衷和煩惱。她設下這樣的局來們,當然也是為了朝堂大局和大周的江山社稷著想。縱然惹來一些私怨,為了大局她也只得承受了。從一開始。她就有想法讓你劉冕和狄仁傑遠離立儲奪嫡之爭。你呢,與武三思有隙。與潞王李賢之間千絲萬縷,與我嘛……自然不必再說。有個什麽樣地辦法讓你脫身於爭鬥之外呢?思來想去。別無良策。皇帝也是沒有辦法了,才出此下策——將你下獄。讓你有驚無險的惹一身麻煩。從爭儲奪嫡的風浪中脫身出來。”

劉冕笑了一笑:“的確是個比較合適的法子。只是,沒想到其中出現了某些偏差。這個細小的偏差,險些壞了皇帝的大事,也險些要了我的小命。不是嗎?”

太平公主沉默了一點,只好點頭:“來俊臣被刺殺,這的確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之外。吐蕃人地這一招,也許是出於無心,卻是一招刺中了皇帝的要害。當時她很憤怒,認為是你劉冕沉不住氣了使了手段,在向她老人家叫板挑釁。於是,她馬上責派狄仁傑徹查此案——本來她地想法是,將你下獄,讓狄仁傑遠在長安,都不攬進奪嫡之爭當中來。可是這個變化讓她不得不臨時改變了初衷。所幸,狄仁傑果然能幹,不僅僅是飛快的破安插在神都的眼線細作都給擒獲了。”

一直未吭聲的上官婉兒心有余悸的籲了一口氣:“局中有局案中有案,個個都是高手……真是令人生畏!”

太平公主也輕輕嘆了一口氣,聲音也變得柔和了一些,說道:“天官,這一次事情地始末,大致如此,你也都清楚了。我說這麽多,也不是有意在你面前為我母親說好話做什麽調解。你是了解我的,我向來說一不二從不歪曲事非。這一次,皇帝地心意出發是對你好的。她器重你,想提拔重用你,就不得不試煉你,這也是人之常情,君之常情。說了這麽多,我其實只想表達一個意思——皇帝想要把你和狄仁傑,培養成領袖群倫地左文右武。”

劉冕笑了一笑道:“要說狄仁傑還靠點譜。畢竟人家為官多年老而持重,忠心能幹又名聲在外。我呢?年紀輕輕資歷尚淺,何德何能?”

太平公主忿忿的瞪了劉冕一眼:“你這是矯情,還是故意說反語在表達你地驕傲呢?還記得我母親對你說過什麽吧?——說你是我大周之衛霍。人家霍去病十九歲任大漢驃騎大將軍、統領兵馬掛帥出征封狼居胥——年輕怎麽了?皇帝不止一次的頒發招賢令,向天下人道明心跡——不拘一格重用人才。你以為只說說而已嗎?”

劉冕不禁笑道:“你幹嘛這麽激動?我只是謙虛一下而上官婉兒也輕笑道:“算了殿下,劉冕就是這樣的性格,你別和他一般見識。”

“什麽、什麽嘛!”太平公主有點不快的籲了一口氣,紅唇輕輕嘟起,“你們這麽說,弄得我像是皇帝的說客一樣了。天官,我說這麽多可都是為了你好。我是擔心你想不清楚這其中的許多奧妙,心生魔障今後走上彎路。我要告訴你的是,你雖然經歷了一些小小的劫難,可是前途已經變得更加光明了,今後定當輝煌騰達一日千裏。大好的日子等著你,你可別自抱自棄胡思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