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伏筆,不屈(第2/3頁)

劉冕想了一想。又道:“剛剛我和你說的這些話。你可以跟三個人講。”

“哪三個?”

“右衛將軍馬敬臣。虔。司馬王。

論弓仁不禁有點愕:“不告訴黑齒常之?”

“不要。”劉冕果斷的說道。

“為什麽?”論弓仁道。“難道黑齒常之不值的信任?在我的印象之中。他一向與我們是氣連枝的呀!”

立場和心態與我們截然不同。你試想皇帝為何要突然啟用一個她棄用多年的老將?”

“這……”論弓仁尋思半晌說道。“黑齒常之雖是李黨之人但他遠離權力中心為時已久。對政局軍界已經產生不了多大影響了。皇帝不必擔心他會再度起。給朝堂平衡帶來什麽影響。對嗎?”

“聰明。說的好。”劉冕贊賞的帝地用心。何其深遠。她效仿太宗皇帝當年地做法——使功不如使過。黑齒棄用多年。老驥伏勵志在千卻報國無門。皇帝突然給他一施展才華地機會。他還不竭力報效?因此現在的黑齒常之。想地是如何打勝仗來回報皇帝的知遇之恩不讓自己地戎馬生涯留下遺憾。他是不會管戰爭的性質和結局的。簡單說來。黑齒常之只會一心求別地都不會在乎。所以。你就沒有必要將這些道|告訴他了。他自己能想到能明白就最好;想不到不明白。就不要給他增加思想包袱增加壓力了。畢竟。打贏這場戰是必須的也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事情倒在其次。”

“好吧大哥。小弟記。”論弓仁點頭道。“大若不在右衛。主事之人必是馬敬臣無。我與大哥所議之事。就都與之商議了來辦吧?”

“嗯。可以。”劉冕點頭應允馬敬臣雖然看來粗枝大葉的。但其實是粗中有細。而且識的大體。另外。郭虔與王都深有智謀而且是我心腹。所議之事不妨告知他們。另外還有一人。就是我右衛之中不起眼的一名參軍文官。名叫姚崇。這人也很有心機智術。辦事穩可靠。值的信任。”

“好小弟都一一下了。”

劉冕站起身來。重嘆一聲拍在論仁的肩頭:“二弟。大哥地這一點家當。可是都交給你來打點啦!”

“大哥就放心吧!小弟縱然是傾家蕩產也不敢敗了大哥的家啊!”

殘陽如血。暮色西沉。

劉冕一人一騎走在黃土地的山坡上身影被拉的老長。看著眼前熟悉的山色光影。劉冕心中鬥升頗多感慨。

今天一大早邱大友就來報信了說皇帝已經準了太平公主回靜養不再軟禁。太平公主也聲稱“誓死衛初戰告捷讓劉冕不必擔心安心的享受婚去。

可是劉冕知道。太平公主這看似輕松還有點俏皮的八個字後面。隱藏著諸多地痛苦與兇險。

一場面對皇帝的戰鬥。想要初戰告捷談何容易?劉冕對於她們母女之間針鋒相對的細節不的而知。但可以想像當時的緊張與危急。太平公主雖然沒有明說。但劉冕已經輕而易舉的想到。皇帝是不答應他們的婚事了。

為什麽不答應?

對於個中原因。劉冕倒是想的透徹。

門第出身面子。系立場。這些自然都是要考慮到的。但都不是核心和要點。真正的命門。還是根植於朝堂格局。說再具體一點。是因為東宮立儲。

眾所周知皇帝要立儲了。不管她要立誰。劉冕在時候要與太平公主結合。都是冒天下之大不|的事。

假如皇帝立太平為儲。光從時局看來最為理想。

太平公主雖然從來沒有直接參過政。但她這些年來也在政局之中偶放光彩。也提拔了一些門生或是心腹進入朝堂中樞了。日前不久她還直接舉薦了狄仁傑入閣理事。從此小事可見一斑。從來不上朝地太平公主。未必就在朝堂之上沒有影響力。與此同時。執掌權的在軍界影響力日益見隆的劉冕。會成為東宮的最佳輔弼。如強強聯手。不愁東不穩。

但是。皇帝要立太平公主。也要面對一個異常棘手地問題。甚至可說是一條不可越的鴻:仕族門閥地反對與傳統觀念的摒擊。

這兩個東西看來虛無飄渺。但往往卻是最為致命最讓皇帝忌諱。古往今來沒有立女為儲之先例。大家好不容易接受了一個女皇帝(至少是表面上不不|受了)。倒絕對難以再接受名女太子。武則天要當皇帝地執念是為了自己。開弓沒有回頭箭不容更改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但是。要說她敢於為了讓自己地當太女而去挑戰所有的仕族門閥與根植於人心數千年的世俗觀卻是牽強。

所以。皇帝縱然是再如何一廂情願。要真是立太平公主為儲。也不不仔細掂量。

如果皇帝立其他人為儲。那麽就更加直觀了。太平公主與劉冕的強強聯手不管是誰進東宮都會坐不安日夜不的入寢。這就好像人睡在了臥榻之上。旁卻有兩只猛虎趴著瞪眼。不這兩只老虎會不會吃人。榻上之人是絕對無法安然入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