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補天之石(第2/3頁)

“陛下多慮了!”狄仁傑一板一眼道,“向來國為大,家是小。劉冕當朝重臣將中之帥,正當用人之際他當仁不讓。再者,劉冕向來最重大局一切以國事為先。此前他與慈安郡主的婚禮,不都是在軍營裏舉行的麽?因此,陛下也不必顧慮!”

“這……”武則天仍是有些猶豫,心中思慮萬千。

如果召劉冕回來,當初的一切打算,都要落空了。而且,自己這個懷有二心的皇帝在劉冕面前,也會有點無地自容顏面盡失啊!……但是,眼前這個萬分危急的境況,也唯有他才能收拾殘局啊!

“陛下,微臣也同舉劉冕!”魏元忠大聲道,“方才微臣所言,臣自己有三弊不可掌帥,劉冕卻有三利。其一,左右衛與左玉衛,他相當的熟悉,此為知己;對吐蕃,他也並不陌生。幾年前在蘭州,他就只身進入吐蕃大營說得論弓仁來降,此為知彼;其三,既然是到過蘭州在那裏帶過兵,劉冕對河隴地形天候也是了如指掌。再加上他足智多謀勇冠三軍,實是接掌帥印的不二人選!”

“臣附議!”張仁願重重一抱拳,“微臣還請願隨劉冕一同出征為國效力,請陛下恩準!”

武則天並沒急於說話,而是轉頭看向了武三思:“武三思,你怎麽一言不發?”

“臣、臣附議……”武三

擡頭拱手拜言,“劉冕,的確是比較合適的人選。

“比較合適?”武則天冷哼了一聲,“那你可有更加合適、最為合適的人舉薦嗎?”

武三思膽戰心驚惶恐不安:“回陛下,微臣……沒有。”

連武三思都不敢多話了,群臣很容易就統一了意見達成共識——非得搬請劉冕出山收拾殘局不可!

可是武則天仍有些猶豫。審時度勢,她何嘗不知道如今劉冕是唯一可用之人?可是……如果再度啟用他,自己這張皇帝的老臉往哪兒擱?

就在不久前,她這個皇帝還洋洋自得的派人去劉冕那裏炫耀過呢!無非是要向劉冕表達這麽一個意思:別以為你真的很了不起,我大周缺了你就真的不行。看吧,這西征沒有你,照樣大勝。

這才過了幾天,怎麽就風雲突變成了這副樣子?

武則天知道,自己後悔了。平生很少後悔的她,真的後悔了。

她在想,或許從一開始,她就錯了。整個國家的軍事戰略——以攻代守主動出擊,這都是劉冕提出來的。這個大膽勇魄又富有創意的戰略,同樣也不是一般庸碌之輩能夠執行的。從一開始,要麽就不要采納這樣的軍國策略,要麽在采納之後就該讓劉冕來擔綱。

這是最讓她後悔的。

可是當時她這個皇帝的如意算盤,不得不圍繞東宮之爭這個核心。李武兩家在朝堂之上的勢力勉強可算勢均力敵,可是在軍隊之中卻是嚴重失衡。以劉冕為首的少壯派將領,手中握有大周大部份的兵力,這顯然是不合理的。身為皇帝,如何平衡黨派勢力、方便自己的駕馭乃是第一要務。正因為這個思想,她才苦心孤詣的想出了武懿宗掛帥、黑齒常之從旁輔佐、讓劉冕的戰略思想與右衛精銳之師一起代做嫁衣的高明之策。

沒有想到,這一切全都辦砸了!

原本在皇帝的心目之中,西征的政治意義就遠大於軍事意義。有黑齒常之這樣的穩重之人從旁輔佐,西征大軍只要穩打穩紮沒有大起大落,不求大功但求沒有大過,這目的就可以達到了。

可是偏偏出現了這樣巨大的簍子,已然無法收拾!

這太出乎她的意料之外了!

如何是好、如何是好?!……武則天這下真的頭疼了,眉頭擰成了一個大疙瘩,一時沒了言語。

狄仁傑一雙老眼仿佛看穿了皇帝的心思,上前半步拱手低聲道:“陛下,此事極為重大,不可倉促以下定論。正當午時,微臣建議陛下何不先行用膳略作休息,稍後再議?”

武則天聽出了狄仁傑話中之音,點點頭道:“如此也好。眾卿都辛苦了,午時就都留在宮中吃頓便飯吧。朕也的確是累了,稍事休息一會兒。婉兒,命尚食局安排眾卿午膳。”

上官婉兒領過旨來,帶領眾臣出了書房。

群臣方才退出書房,心急的李昭德就扯住魏元忠與狄仁傑道:“二位,這件大事該如何區處,已是顯然易見。皇帝為何還要遲疑不決?難道她心目中還有比劉冕更適合的人選?要不我們一起再去奏請皇帝一番?”

“不要。”狄仁傑與魏元忠異口同聲,然後心照不宣的同時笑了一笑。

“你們笑什麽?打的什麽啞謎?”李昭德急了,“快快告訴老夫。”

狄仁傑正待說話,身後傳來上官婉兒的聲音:“狄閣老,陛下有請。”

“哦,馬上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