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揮之即去,招之難來(第3/3頁)

狄仁傑略作尋思而道:“不外乎兩點。其一,吐蕃乃我大周心腹之患,與其坐等其來犯然後固守,不如以攻代守。從這一點上看,天官你提出的軍事戰略很有魄力也很有創造性;其二,就是為了財賦收入。我等當朝大臣都知道,眼下大周天下雖然一天天富裕,可是朝廷國庫卻依舊空虛。皇帝不敢提高賦稅從老百姓那裏收刮錢財,只好指望從別的途徑增加國庫收入。這幾年來她不斷的鼓勵和提倡從商,已略有收獲。但是至從數年前薛仁貴在大非川一役戰敗後,我大唐就失去了去吐谷渾的控制權,乃至喪失了安西四鎮,絲綢之路的控制權也落入了吐蕃的手中。皇帝這一次果斷的出兵攻打大非川,很大一個目的就是為了重新打通絲綢之路。她的眼睛是盯著絲綢之路上可觀的經濟收入的!”

“不錯!”劉冕道,“所以,這一次的用兵,絕不僅僅是簡單的軍事行動。皇帝想要達到最終目的,就必須要給我足夠的權力。雖然我未必就一定能打敗吐蕃,重奪吐谷渾打通絲綢之路。如果不給我這些權力,我就一定無法辦到這些事情。也就是說,行軍在外,我要絕對自主的權力!你說,皇帝她能答應嗎?”

狄仁傑皺眉沉思,然後認真的點頭:“我想,皇帝如果是清醒的、明智的,就一定會答應。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她要當真是誠心啟用你,就不能再懷疑你。”

劉冕輕揚嘴角笑了一笑:“狄公畢竟只是狄公,代表不了皇帝的態度。我有言在先,要我劉某人為國出力,這可以,我也很樂意。但我有三個條件:其一,對於此前的戰敗,朝廷不得追究左右衛任何一名將士的罪責;其二,除了軍事指揮權,我還要河隴經略大權,掌管一切民生政務,四品以下官吏有直接任免權;其三,在國法軍規的範圍內,我可以先斬後奏一視同仁。這三條,但有一條不能答應,我都不會接掌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