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豪賭(第2/3頁)

武則天心中微訝表卻是不變:“那他還想如何啊?”

狄仁傑意味深長的微笑:“陛下。請恕微臣鬥膽妄揣聖意。陛下如此煞費苦心的西征。難道不是為了克復河隴收復安西。打通絲綢之路興旺商旅麽?”

武則天眼一擡。遲疑片刻不的不點頭道:“不錯。朕確有此意。”

“所以微臣說劉冕的眼光還是很敏銳大局觀也很強的。”狄仁傑說道。“他向微臣解釋說。如果陛下僅僅是要解蘭州之危救回西征大軍。完全不用這麽麻煩。讓薛與休的大軍向州開挺。單憑武力就可以解決。但是。如果陛下更有良圖。就必須要加充分的準備放出更多的權力。吐谷渾河與喪失於吐蕃之手多年。可想而知那裏的民族爭端會何其銳。劉冕是一個有魄力有見底的人如果軍事上取的了勝利。遇到民生問題無權處理。還要時時向朝廷請示匯……微臣也可以想像那樣的辦事效率必然極低。最終將影響陛下的計。”

“話是有理不假…”武則天緩緩的點頭。“可是。朕一但答應了他。那他劉冕可就是河隴之王。已然可以劃的而治了”

狄仁傑也不著急。然道:“如陛下有此疑慮和擔心。那微臣也就沒有說下去的必要了正如劉冕所言如果陛下對他沒有充分的信任。那就完全沒有必要再啟用他。要解決當前問題。一紙聖令下達。讓薛所部開挺蘭州即。所以剛剛微臣才說。劉冕是來了。也是沒有來。

陛下若不能答應他的條件。他是不會接掌帥印的。因為沒有陛下所給的這些條件他必定功敗垂成不成什麽大事。”

武則天面沉如水。是而非的點頭:“劉冕。居然能夠體察朕之深意。不不說。他的確是眼光獨到。經邦濟國之才。”

狄仁傑見皇帝沒有直接答復。知道她必是需要考慮。於是也不著急。

反而是武則天發問:“接著說啊第三個條件是說什麽來的?”

“第三個條件。在國法與軍規的範圍內。擁有先斬後奏之權。”狄仁傑道。“其實這與第二條相的益彰。都是一個意思。”

“不。你錯了。”武則天擺了一|手。“懷英你難道沒有聽出來嗎?他這是在向朕討一樣東西。”

“討什麽?”

“人頭!”武則天神情微凜。“武懿宗的人頭!”

“這……不會吧?”狄仁傑愕然道。“劉冕為何要殺武懿宗?”

武則天漠然的微笑:“懷英啊你與劉冕同殿為臣但可能對他還不夠了解。朕卻是了解他的。西征大軍戰敗。不可能不要人負責。要想重振軍威收拾軍心就必須有人站來。賠上這一血。所以。劉冕只要到了蘭州。必殺武懿宗!”

“這……”狄仁傑然愣住。“劉冕。不會如此心胸狹吧?”

“倒不是他心胸狹。是時局需要。”武則天淡然道。“換著是朕。也會這麽做。一山不容二虎。朕然再用他劉冕帥取而代之。武就只能是個犧牲品了。實際上。也非常之清楚。此次戰敗。武宗難逃罪責。”

“那……陛下可是能答應?”狄仁傑心中忐忑不安。再怎麽說。武宗也是皇帝的侄子。就算是犯了事。也該是由皇帝來裁決。一個外人要殺皇帝的侄兒……這怎麽也說不過去啊!

武則天不答反問:“你覺的朕會答應麽?”

狄仁傑只好搖頭:“微臣不知。”

武則天繼續慢悠悠的踱著步子。自言自語道:“不治罪將。軍政獨攬。先斬後奏……懷*。劉冕究竟想要幹什麽呢?他就真的不擔心。朕先要定他個意圖謀逆之罪麽?”

狄仁傑並不驚慌也不著急。只是淡然回應:“陛下大可以不答應他。讓他永遠在汴州老家當他的田舍郎。”

“他這是在要挾朕!”

“不!”狄仁傑快語回道。“當時。微臣也發出了這樣強烈的質疑。劉冕當即予以回駁。陛下。如果你對劉冕並沒有充分的信任。那麽。就請不要而走險賭這一把!”

“賭?”武則天悠道。“拿朕的江山社稷。去賭劉冕的忠誠嗎?如果朕賭輸了。則大周完敗給吐蕃江山危急。或者是河隴之的將多出一個比吐蕃還要可怕的敵;如果賭贏了。朕又能的到什麽?”

“當時劉冕是這麽說的。”狄仁道。“除了解州之危。他還要一勞永逸的為我大周克復吐谷渾平定河隴。重奪安西四鎮打通絲綢之路。或者。更多。”

“或者更多?”武則天神情微變。“那能是多少?”

“微臣也不而知”狄仁傑如實回答。

武則天笑了一笑:“最多也就是平定諸蠻制霸西域吧。難道他還能踏破高原降伏吐蕃不成?”

狄仁傑並沒有參與這種無意義的猜測。而是問道:“那陛下。可是願賭?”

“朕需要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