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朝如青絲暮成雪,終無悔!(第3/5頁)

恰在此時,鐘鼓樓的大鼓敲響,便是上朝時間到了。劉冕長籲一口氣哈哈的笑:“總算是及時趕到了!”

“劉天官,你若不來,我們可都不敢動啊!快快快,你來排頭!”眾將軍們一起來拉他。

“我排什麽頭?”劉冕驚道,“不排!”

這豈是開玩笑?排於左列武將之首,那便意味著是當朝第一武官。歷來如果有親王上朝,都是親王來排,或是像黑齒常之這樣主管軍事地宰相。

薛訥走出來拉著劉冕:“天官,你放眼看一下——十二衛大將軍除了論弓仁,都在這裏。你是右衛大將軍十二衛之首,你不排——誰排?”

“呃……”劉冕愣看了一眼,苦笑的點頭:“行……排就排吧!真是趕鴨子上架——快,別誤了時辰!”

眾將軍們笑了一陣,接連排成了隊,由劉冕領著走出了西朝堂。

東朝堂一方走出了文官們,劉冕偏頭一看——領頭者,狄仁傑。李昭德、武攸寧、魏元忠緊隨其後,不見武三思。

武將抱拳文官拱手,兩邊的臣將們見了一禮,一起嚴肅的往龍尾道而去。

看到,那武攸寧頻頻對著自己拱手,似有千般話語要心中暗笑,想來我將他放回,他便想盡了辦法自保。如今仍是官居訥言宰相便是明證……只是這狄仁傑何時做到了當朝首輔,位居訥言之先,難道是正二品鳳閣內史?

鳳閣內史,唐時中書令。便是皇帝最親近的智囊團首腦,掌管一切國家大事的決策、為皇帝出謀劃策。那便是名符其實的國務院總理了!

有意思。我和狄仁傑算起來都是李唐遺臣,我位居武將之首,他位居文臣之首……禁內莊嚴之地,劉冕自然也不好與人交頭結耳去問。頭一次排在首列上朝,頗感覺新鮮還多少有點緊張。皇城之內規嚴,這上朝走路也。不能太快不能太慢,更不能東張西望邁錯了步子。

若長地龍尾道,含元殿高高在上如飄雲端。一階階的走上去,漸漸看到了金鑾寶殿。兩旁衛士甲戈,戍衛森嚴。

兩隊臣子們進了金鑾殿中站定,便見金鑾殿旁走出一隊宦官宮娥立於殿旁。其中一名司禮宦官扯長了嗓門:“皇帝早朝,文武覲見!”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百官拜下,聞得一陣莊嚴的宮樂聲響,皇帝武則天走上了龍椅:“眾愛卿平身!”

劉冕擡了一下眼看向龍椅,皇帝今日氣色不錯,龍袍袞冕威嚴大氣。

“眾愛卿,朕禦臨西京,將會停留數日。即日起朝會便在大明宮含元殿中舉行。”武則天地聲音依舊沉穩剛毅,絲毫不像一個七十多歲了的老人,“今日朝會,朕要辦兩件大事。其一,宣布一項重要的賜爵加封與人事任命;其二,宣布一項重要的皇族盛事。”

劉冕心中一動:皇族盛事?我和太平的婚事麽?

群臣也稍稍悸動,不約而同地將眼光投向了劉冕。

武則天的心情很好,聲音裏都透著喜慶味道:“眾所周知,我大周西征大獲全勝。大非川一役,全殲吐蕃二十萬大軍。經此一役,我大周克復河隴與吐欲渾,收回西域,重奪絲綢之路。西征地將士們,為我大周立下了赫赫戰功,當標秉史冊留芳萬代。朕,當論功行賞——西海道行軍大總管,劉冕!”

劉冕聞聲擡了一下眼瞼,在眾人的注視之下站了出來抱拳而拜:“微臣在!”

“你臨危受命不辱重托,是西征大捷地首位功臣,當受重賞。”武則天說完這句,停頓了一下,將聲音擡高了幾位,“眾卿,你們恐怕還不太清楚西征的詳細經過吧?就讓朕,來給你們說一說。”

“正月初,朕急召劉冕前來聽用,臨陣換帥提左玉衛前去解救蘭州。當時的情景想必大家都還記得。關內,雪飄萬裏冰封三尺,出行尚且困難,就不用說用兵出征了。當時,劉冕親論一旅死士,以百人之兵,博敵軍數萬之眾。”

滿堂皆靜,眾臣洗耳恭聽。

武則天停頓了片贏利,聲音變得更加嚴峻:“朕從未親臨戰陣,無法想像當時是一副怎樣地情景。朕所知道的是……劉冕率領五千輕騎,在冰天雪地之中晝夜兼程奔襲千裏,已是強弩之末,有過半地將士葬身於冰雪之中。饒是如此,劉冕憑借著出色的智慧與過人地勇略,率領這一旅鐵血男兒殺進了吐蕃數萬人的大營之中……”

群臣發出一聲低低的驚咦,但馬上又安靜了下來。劉冕始終抱著拳,紋絲不動。腦海裏也很自然的回想起了當時的一幕幕……密密麻麻的吐蕃兵,沖天的煙火,不停倒下地戰友,一張張猙獰染血的臉……“幾乎是單槍匹馬,劉冕殺得敵軍陣營大亂。最終,蘭州軍出城接應,大獲全勝吐蕃人遁走,可是劉冕當時就暈厥了過去,險些命喪黃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