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太平天國運動

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不僅要割地,還有大量的賠款。為了支付這些巨額的賠款,清朝統治階級只好把債務轉嫁到農民身上,拼命地搜刮民財。廣大農民本來已經不堪忍受地主階級的壓榨,加上突如其來的沉重債務,生活更是雪上加霜。生活不下去,只好奮起反抗,終於又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爆發了,這就是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

一、金田起義

洪秀全,廣東花縣人,1814年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他的遠祖據說是從江西先遷到潮州,後來,因不堪富豪的侮辱和壓迫,洪家又從潮州遷居嘉慶州(今梅縣),到曾祖父洪英綸,又由嘉州遷居廣東花縣。洪秀全的父親洪鏡揚,為人正直,母親王氏,早年病故,他有兩個哥哥,名仁發、仁達,一個姐姐,名辛英,還有一個妹妹,名宣嬌。由於家境貧寒,父兄都靠種田為生,洪秀全七歲那年,被送入私塾讀書。由於聰明過人,不幾年就熟讀了四書五經,博得了人們的贊許,有幾位私塾師傅自願免收學費,以資鼓勵;他的親族也主動捐贈衣服,給予支持;父親洪鏡揚自然更加愛憐少子,不顧家境貧困艱難,勉力支持洪秀全學業,希望他能通過科舉考試而走上仕途。

洪秀全刻苦勤奮,博覽群書,從十六歲開始,多次去廣州應試,卻屢屢名落孫山。1843年,洪秀全重整旗鼓,再次去廣州應試,結果又失敗了。這次失敗對他的打擊異常沉重,從此,洪秀全徹底放棄了通過科舉求功名的夢想,對現實產生了不滿情緒。就在洪秀全猶豫不決、迷茫仿徨、苦於找不到出路的時候,一天,他在廣州街頭遇到了一位身穿明朝服裝的西方傳教士,正帶著一名翻譯在進行傳教活動,當時這叫“講街書”。第二天,他又在那條街上遇到了這二人,並且得到了一本基督教傳道書——《勸世良言》。這本書,從此改變了洪秀全的人生道路。

這本書宣揚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不分貧富貴賤,人們應該崇拜上帝,不要崇拜其他邪神,這樣就可以進入天國等等。這些思想給洪秀全很大的啟發,他不禁想:如果每個人都能夠虔誠地信仰上帝,在人世間建立一個人人平等、不分貴賤的世界,那麽世道就會安寧平和。一天,他把一桶幹凈的泉水澆到自己頭上,表示改頭換面,與舊世界決裂。洪秀全就這樣成了一個狂熱虔誠的布道者,他每到一處,便大肆宣傳鼓動,說:

“受苦受難的兄弟姐妹們,我是奉天父之命特地來解救你們的。天父認為人生來就是平等的,不分貧富貴賤,只要你們信奉上帝,將來就能過上太平的日子,願你們都能改惡從善,棄舊迎新,那麽太平之日就不遠了。”

在洪秀全的影響下,他的同學馮雲山、族弟洪仁玕加入到信上帝的行列,他們把擺在家裏的孔孟牌位砸得粉碎,並且把眾多儒家典籍付之一炬。這一行動,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也引起了族人及衛道士的強烈攻擊。1844年四月,他們迫於無奈,只好背井離鄉去廣西傳教。一路上,歷盡千辛萬苦,但收效不大。後來,馮雲山來到地勢險要、人民受苦最深的桂平縣紫荊山開始了艱苦的傳教工作,並在那裏創立了“拜上帝會”。洪秀全則回到廣東花縣,開始了兩年多的著述活動,他寫了《原道救世歌》和《原道醒世訓》,在這兩本書中,他把自己關於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不分貧富貴賤的觀點進一步系統化和通俗化了。這些思想後來對農民影響很大。

1847年,洪秀全來到紫荊山找馮雲山,讓他喜出望外的是,“拜上帝會”這一組織在馮雲山的積極努力下已發展到三千多人,於是,他倆又共同制訂了宗教儀式和十款天條。1847年十二月,他們率領眾人搗毀了當地窮兇極惡的甘王神像,從而聲威大震,名傳四方。

洪秀全和馮雲山一見有了群眾基礎和威信,便在暗地裏開始積極籌劃舉行起義。這時,洪秀全又寫了《原道覺世訓》,他在書中第一次提到社會的兩大對立營壘——正善與邪惡,他大力號召天下兄弟姐妹共同打擊邪神。他還在《太平天日》中編造了一個神話,說洪秀全在1837年生病時上過天,並且還見到了天父,天父上帝親手交給他一把寶劍和一方大印,他是耶穌之弟,是“真命天子”,此次他受天父上帝之命下凡斬除邪惡,伸張大義,替天行道,開太平世界。

通過這一系列活動,起義在思想、理論和輿論上的準備工作基本完成,時機漸趨成熟,拜上帝會這時已形成了以洪秀全、馮雲山、楊秀清等人為領導核心的團體,他們精誠團結,準備轟轟烈烈地幹一番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