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小諸葛鑄成大錯誤

白崇禧沒有官架子,反對打罵士卒,主張吃苦耐勞,禁煙禁賭,反對不良嗜好,在國民黨統治階層中比較自律。他是軍事戰略家,國民黨新桂系軍政首腦人物之一。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中以副總參謀長之職制定全局戰略計劃貢獻頗多。一生足智多謀,最終卻死於非命。

一代戰神

白崇禧字健生,廣西臨桂縣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有“小諸葛”之稱,屬國民黨“桂系”。

白崇禧與李宗仁、黃紹纮最初聯合時,總共只有4000人馬。然而很快就擊敗了盤踞在廣西的舊桂系陸榮廷、沈鴻英、譚浩明,而統一廣西。在這些戰鬥中,尤數前敵指揮官白崇禧親率8000士兵,北攻柳州,西擊南寧,以少數兵力蕩平陸沈譚部,從而奠定了統一廣西的基礎為人稱道。

北伐期間,白崇禧調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副總參謀長,統籌全局,指揮作戰。當北伐軍進至南昌九江一帶時,孫傳芳以三倍兵力進行猛烈反撲,蔣介石親自統領的軍隊都被孫擊敗,九江被孫奪回,南昌也被圍。是李宗仁與白崇禧親自率領從第七軍中挑選出來的精銳,以急行軍速度趕去救援。在與孫的先頭部隊相遇時,一個回合就把孫的兩個師給殲滅了。盡管孫傳芳仍有大量後續部隊,雙方兵力對比極為懸殊,而且還有孫在南京安慶的部隊源源不斷地輸送軍需品,但白崇禧仍決定集中兵力攻擊德安以斷絕南潯線從而收復九江,並解南昌之圍。於是雙方展開了三天三夜的肉搏戰。最後終於擊潰了孫的主力,並俘虜師旅長三人,官兵兩萬余人,此乃北伐以來最大的勝利。收復九江後,李宗仁調任江右軍總指揮,白崇禧則擔任前線總指揮,向東追擊,掃蕩全浙江。之後斷絕寧滬線交通,以破竹之勢收復了上海。後來,北伐軍內部鬧分裂,汪精衛、唐生智在武漢宣布討伐蔣介石。孫傳芳乘機反攻。在敵眾我寡的情勢下,白崇禧與李宗仁沉著冷靜,經過浴血奮戰而全殲了孫傳芳的部隊。取得了北伐以來的第二次大捷。

寧漢分裂一事解決後,白崇禧任第四集團軍前敵總指揮,繼續北伐。親自指揮了攻占保定、石家莊、北京等地的戰鬥。灤東之役,把張作霖、張宗昌兩部徹底打敗,占領了山海關。長城以南,已無敵蹤。

台兒莊一戰,也是白崇禧和李宗仁一道指揮的。所以當捷報傳到國民政府的行都武漢,人們高興地舉行慶祝遊行時才會將李、白兩人的巨幅畫像裝載在卡車上做先導。之後,李宗仁因病不能主持戰事時,白崇禧便代行戰區長官一職。在進一步部署保衛武漢的外圍部隊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績。繼武漢會戰後,白崇禧還參與指揮了南昌會戰、桂南會戰、長沙會戰。曾指揮杜聿明、夏威、鄧龍光、葉肇各部,在廣西昆侖關殲敵萬余人,並擊斃日軍旅團長中村。

和平運動

1948年,為了迎接解放軍進城,武漢的各界愛國人士聶國青等在武昌成立了一個名叫“十人座談會”的組織,任務是想與湖北省參議會內爭取和平運動的人士相互呼應,與中共地下黨密切聯系,迎接解放。

“十人座談會”中有的人負責策反國民黨軍政人員,有的人呼籲和平,撰寫文電,制造輿論。1948年秋,由“十人座談會”中的幾名參議員在湖北省參議會的全體會議上公開提出了和平運動的倡議。參加會議的議員,有識時務的進步人士,有風吹兩邊倒的“墻頭草”,也有效忠蔣介石的頑固分子,剛剛當上“立法委員”的劉樹任就借機吹噓蔣介石實力雄厚,足以抵擋中國人民解放軍,仍可轉敗為勝……使得少數立場不穩的人猶豫不定,不知所從。因而議而不決,沒有達成共識。盡管如此,和平運動卻在武漢、在湖北、在華中乃至全國引起很大的震動。

總攬華中軍政大權的華中“剿匪”司令白崇禧得知這一信息後,出於他擁李(宗仁)倒蔣(介石)的立場,對和平運動不僅未加反對,而且表示欣然贊同。於是那些踟躕不前的省參議員們一改初衷,在第二次會議時,爭先恐後地在提案上簽字。參議會決定派代表與白崇禧聯系,商討和平問題。

盡管白崇禧手搖橄欖枝的表態未必可靠,但湖北省“人民和平運動促進會”仍然抓住這個契機在武昌閱馬場湖北省參議會成立,發起會員有張難先、李書城,耿伯創、喻育之等30余人。

和平促進會由22歲就參加辛亥革命、剛過花甲之年的喻育之等執筆,與省參議會聯名致電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雙方首席和談代表周恩來、張治中。電文“略陳人民痛苦與意見,藉供參考。總之人心士氣,不堪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