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論功行賞(第2/2頁)

不過這些有功的官員大多數在朝廷裏也沒人認得,大家也沒多少興致琢磨這事兒,行賞就行賞,大不了挪出幾個空缺職位給他們,也沒有什麽妨礙。

甚至,這朝堂裏的袞袞諸公,對那些有功的地方文武官員,心中也不免有點兒歧視,這裏頭就有典故了,在大明朝,讀書人是分為三六九等的,別看好像都是進士,可是進士和進士又不一樣,至少這進士裏頭區別就很大,比如每次科舉,都有一甲、二甲、三甲之分,一甲是進士及弟,二甲是賜進士出身,三甲是賜同進士出身。這字面裏的意思也有點兒意思,首先,進士及第才是鐵杆的進士,二甲呢,多了一個賜字,意思是說,你還不夠資格,不過不要緊,皇恩浩蕩嘛,賜你一個就是。到了三甲,又多了一個同字,這意思是說你更不夠資格了,不但要賜,還要多個同,就是說賜給你進士同等的身份。

字面上的意思不一樣,真正落到了實處也是不一樣,一般一甲的進士直接入翰林、承敕監等衙門,這些人叫庶吉士,只要不犯什麽大錯誤,將來定是要一飛沖天的,大明朝歷來的內閣閣老和尚書、侍郎,也大多是從庶吉士裏選拔。可是你要是考中的是二甲末尾或是三甲,就沒有這麽好的待遇了,雖然也會先讓你實習一下,會把你調入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裏實習,不過這些人叫觀政士。

一般的情況,庶吉士是一輩子呆在京師的,而觀政士過了一兩年就要打發出去,先從縣丞做起,慢慢地熬資歷,若是運氣好,又有機緣,那也最多做一個封疆大吏,這已經是頂天了。

所以別看京官清苦,可是未必就羨慕外放的官員,在他們眼裏,這些個觀政士出身的官員總比自個兒矮了一截,論前程、論出身、論學問,京官們都要壓他們一籌。

正因為是這麽個想法,所以大家對論功行賞的事很不在意,論功就論功嘛,這些人只是走運而已,反正也是微不足道,沒什麽可期待的。

不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朱佑樘並沒有讓吏部、兵部擬出升賞的人員,隨即便大手一揮,散了朝。

皇上的舉動,這時候就有點兒曖昧不清了,在大家看來,皇上不提這事兒,這是打算把論功行賞的事當作大事來抓,理由很簡單,這賞是一定要賞的,若是平常的賞法,都是讓內閣或者吏部、兵部擬出一個章程,然後皇上過目一下,甚至有的連看都不必看,直接讓司禮監批紅就是。

大多數的升賞,其實都是這個路數,這是規矩,大明朝歷來都是如此,畢竟皇上日理萬機,升賞的官員又多,也不可能一個個過問。

可是現在朱佑樘不在廷議的時候談這件事,這就說明朱佑樘擺明了是要私底下與相關的官員商量著來辦,這樣的舉動,就值得玩味了,皇上要和臣下商量有關官員的升賞,這就說明皇上對這一批功臣很是重視,甚至打算親力親為。

一般這種情況往往意味著宮裏近幾日要將這事兒當作頭等大事來抓,這一次的升賞只怕很是豐厚,說不定在這些人裏頭,有不少人要官升三級也是未必。

面對朱佑樘的態度,不少朝臣有點兒坐不住了,都認為皇上太過小題大做,這些人的功勞當然是有的,可是這般優渥,未免太庇護了一些。

不過現在皇上正在興頭上,也沒人敢說什麽,大家各自散了朝,議論紛紛地去了。

這些官油子們的猜測果然成為了現實,到了正午,宮中傳召內閣大臣劉健、吏部尚書馬文升入宮覲見,看樣子還緊急得很,而傳召劉健倒也罷了,偏偏還搭了個吏部尚書馬文升,這裏頭的意味就更加深長了,陛下果然是要親力親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