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出戰

聚寶商行裏頭,八百學生軍已經整裝待發,大清早的陽光格外的刺目。背著陽光,在教頭的命令之下,所有人最後一次檢查了行裝。

火銃、帶藥袋子、小鐵球,每人的後背還背了一個籮筐,籮筐裏頭的東西看上去頗為沉重,不過經過近三個月的操練,這些從前的書生,如今都有了幾分彪悍,背著十幾斤重的火銃,穿戴著二十多斤的重甲長跑也不在話下,這籮筐雖沉,卻還吃得消。

旌旗打了起來,柳乘風穿戴著重重的鎧甲坐在駿馬上,目光在隊列中逡巡了一下,隨即放聲道:“正統十四年……也是在這個時候,那時也是深秋時節,瓦刺入寇,直入宣府等地,圍京師,殺人盈野,京畿之側,血流成河,妻子們沒了丈夫,兒子們沒了父母,這是為何?這是瓦刺人欺我大明沒有忠勇之士,只敢駐守於城關,以至他們肆無忌憚,一旦破關,便可長驅直入,如入無人!”

“此後,正統二年,瓦刺人復襲大同等地,掠財貨無數;景泰六年,瓦刺人攻太原,成化三年、五年、六年,瓦刺人屢屢南下,奸殺擄掠,窮兇極惡。當今聖上登極,瓦刺襲擾邊關不下五次,朝廷屢屢反擊,卻不能傷其筋骨,何也?這是現今我大明朝沒有了太祖、文皇帝時的銳氣,國家承平日久,刀槍入庫,本侯今日要問,當今世上就真的沒有忠勇之士了嗎?”

“不對,大明子民何止千兆,萬兆之民,豈會沒有男兒丈夫,依本侯之間,只是天下間的丈夫報國無門而已。爾等皆是讀書人出身,聖賢的道理本侯不再贅言,今日,諸位忠君報國,報這國仇家恨的時候到了。張開眼看看,當今皇上就在那甕城的城樓,為爾等助威,天下的百姓,都在聽候你們凱旋的消息。今日……”

柳乘風拔出刀,繼續道:“本侯願與諸君共勉,待上了陣,你我皆是骨肉兄弟,勝則勝矣,若敗,則只有覆滅的學生軍,沒有一敗塗地的學生軍。”

風聲吹得旌旗獵獵作響,沒有人說話,誰都知道,這位威武中郎將要訓話的時候,誰也不許插嘴的,他們沒有用激動的呐喊來回應柳乘風,可是在骨子裏,那油燈下苦讀的聖賢書,那一個個道理已經在他們骨子裏打上了烙印,他們還沒有來得及變得圓滑,世上的險惡沒有來得及磨平他們的菱角,此時八百顆心一同跳躍。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骨子裏頭,他們仍是讀書人,孔孟之道,教導的是成仁和取義的方法,面對瓦刺,既然不能成仁,那麽也唯有取義了,否則讀這聖賢書,又有何用?

今日一戰,唯有竭盡全力,抱著必死的決心,方能庶幾無愧。

柳乘風眺望了遠方的正陽門一眼,隨即振臂一揮,喝道:“出發!”

……

最先抵達甕城的,不是學生軍,反而是瓦刺的帳前衛,噠噠的馬蹄聲自城外傳出,這些人本就在京郊紮營,所以直接從甕城城門進來,一千鐵騎宛如旋風一般,矯健的瓦刺騎士隨著戰馬的起伏而在馬上上下起伏,精湛的騎術比方才隨駕的大明驍騎更多了幾分殺氣。

門洞裏,一隊隊的瓦刺人呼嘯進入甕城,帶隊的則是瓦刺人使節慶格爾泰。

在瓦刺人的習性裏,無論是文官還是使節,其實都是部族的首領,一到戰時,便可召集自己的族人作戰。因此,慶格爾泰名為使節,其實卻是瓦刺為數不多的悍將,今日他穿著一身牛皮甲,頭戴羽帽,長辮披在腦後,鋼針一般的絡腮胡子令他本就菱角分明的臉上更顯幾分不可一世的氣概,慶格爾泰的嘴角明顯地露著殘忍而驕傲的笑容。

在他的心裏,只信奉著一個道理,成吉思汗的子孫只要騎在了馬上,就是永遠不敗的。今日他面對的只是一群乳臭未幹的小子,一群書生,一群如小雞一樣一下子就可以提起來的南人。

今日借著這個機會,正好給這些南蠻子們一點顏色,讓瓦刺的國威通過這些前來朝見的使節們傳遍天下。

慶格爾泰確實有驕傲的本錢,他這一次帶來的人都是瓦刺最精銳的勇士之一,在瓦刺國享有極大的聲譽,就是韃靼和朵顏三衛見到了如風一般的帳前衛都不得不退避三舍。這些南人就是再如何厲害,又怎麽可能是他們的對手?

當學生軍正在日夜操練的時候,慶格爾泰卻沒有讓帳前衛操練,因為在他看來,堂堂瓦刺的精銳,此時臨時抱佛腳,就算是贏了,那也是勝之不武,他就是要讓所有人看看,瓦刺人殺這些南人就像殺雞一樣,根本不必提前做什麽準備。

這甕城,慶格爾泰是第一次來,甕城雖大,可是對這些精銳的騎兵來說,卻還是顯得有點小,有一種施展不開的局促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