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總攬軍務

現在蒙古人已經近在咫尺,可是九邊的大軍最多也只能抽調出一些精銳前來助戰,畢竟不能為了京師而放棄所有關防,雖然已經被蒙古人突破了一個據點,總不能徹底將整條放線都放棄。

好在京師之中也有可觀的軍馬,其中單新軍就有十萬,再加上禦馬監的勇士營以及神機、驍騎各營,也有十萬上下,不過柳乘風卻沒有這麽樂觀,新軍固然可以一戰,可是畢竟擴張太快,許多士兵都是初臨戰陣,未必可靠。勇士營可以一戰,不過人數太少,至於其他各營的水平如何,也只有天知道了。

這對蒙古人來說是一個極好的機會,柳乘風太了解李若凡這個女人了,這個女人能在蒙古各部中脫穎而出,短短幾年的功夫一統蒙古,如今已是實力驚人,手中的鐵騎至少三十萬以上,如今碰到了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必會孤注一擲,傾力一戰。

敗了,無非是重新退回大漠休養生息。

勝了,則直搗大明京師,入主關內,就算是沒有這勃勃野心,至少也能勒索天文數字的財富退居而出。

她一定會來,而且至多也就半個月,就會出現在京師城外。

這是柳乘風的預計,柳乘風的估計是有道理的,他了解這個女人,這個女人熱衷冒險,所以絕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可是假若她只是想徐徐推進,先圖宣府、遼東,再兵臨京師,那麽到時候大明各處的勤王大軍齊聚在京師,蒙古人想要直搗北京的希望也就幻滅,看上去似乎是占了不少的便宜,卻是措失了良機。

所以柳乘風相信李若凡不會磨蹭,這個女人寧願決戰,也不願意拖延。

那麽從現在開始,京師就要做好禦敵的準備了,首先是城防必須加固,其次是京師中的軍馬要進行調配,最好的辦法就是據城而守,拖延時間,時間對大明有利,時間拖得越久,勝算越大。

當然,也不是不可以冒險,問題是冒險不值得,因為大明的賭注是國運,而蒙古人來無影去如風,就算敗了,那也損失不大。

心裏有了計較,柳乘風也贊同楊廷和的計劃起來,楊廷和極力反對皇上親征,又要求立即發旨各鎮勤王,用意和柳乘風不謀而合。

柳乘風見朱厚照仍是一副不甘心的樣子,連忙道:“陛下,楚軍有水師十萬,陸師亦可抽調十萬出來,現在京師有難,楚國豈可袖手旁觀,微臣懇請陛下準許楚軍乘舟北上,於天津、塘沽一帶登陸,抗擊蒙人。”

楚人畢竟也是漢人,大明是楚國的母國,柳乘風的估計是,邊鎮那邊至多也就抽調十萬人至京師一帶,京師有二十萬左右人馬,這些都還算是可以與蒙古人一戰的軍馬,至於其他各鎮各衛的軍馬大致能陸續抵達五十萬以上,不過這都是軍戶,戰力低下,不堪一擊,打順風仗或許可以,一旦有什麽閃失,保準是望風而逃。為了增加一些保險,楚國出動一支軍馬北上卻也恰逢其時。

不過楚軍的戰力,柳乘風可沒有太多的保障,畢竟剛剛編練,能有新軍一半的戰力就算不錯。這不是戰力如何的問題,而是態度問題,這個態柳乘風非表不可。

朱厚照嘆了口氣,點頭道:“好吧,難得你有這份忠心,朕準了。可是朕覺得,蒙古人……”

楊廷和怒道:“陛下,眼下只需固守京師即可,其余都不必討論。”

朱厚照一時語塞,道:“朕只是說……”

“陛下……”李東陽苦笑道:“陛下,眼下還是穩妥為上。”

“可要是蒙古人不克京師,而侵奪宣府、遼東呢?”朱厚照也不是軍事白癡,甚至可以說,他比內閣的這三位大學士更專業一些。

朱厚照提出了一個假設,按照閣臣們的構想,將所有的軍馬全部布置在京畿一線,這就等於是放棄掉了遼東、宣府、薊州,假若是蒙古人願意決戰還好,假若只是一面牽制京師的軍馬,卻又分兵去攻打九邊,侵奪遼東,那麽大明朝可就血本無歸了。

這也是朱厚照覺得有必要親征的原因,以他的性子,寧願在九邊與蒙古人一決死戰,也不願困守京師,看上去困在京師確實是穩妥,可是損失也是不小。

楊廷和正色道:“若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候,邊關各鎮可棄一二,可是京師卻絕不能出錯,陛下可曾想過,先帝的陵寢就在京師,大明的基業也在京師,與社稷相比,遼東又算什麽?宣府又值幾何?”

這是抓大放小的問題,其實說不上誰對誰錯,一般只有馬後炮的人才喜歡以結局來論對錯,其實是不然的。

朱厚照冷哼一聲,他的價值觀可接受不了楊廷和這種四平八穩的提議,可是眼看自己被孤立,便是柳乘風也不發一言,一看便是柳師傅也站在了楊廷和一邊,只得道:“好吧,那就按你們的意思辦,朕有言在先,若是蒙古人不願決戰,所導致的後果都由你來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