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討封

鬥起嘴來,那位說話總得咬文嚼字的老翰林哪裏是葉小天的對手,被他一番歪理活活氣暈了過去,其他文官見狀大怒,有人沖過去掐人中救那老翰林,有的人戟指大罵,聲討的聲浪氣沖霄漢。

如此情形,哪怕葉小天有蘇儀之辯才,也是無從表現的。見此情形,葉小天便不再說話,只是抱著雙臂乜視他們,冷笑不語。

萬歷皇帝“啪”地在禦案上拍了一掌,喝道:“夠了!今日朕與眾卿同樂,葉卿上台唱首曲兒,不過是奉朕的旨音,給這慶祝新歲的節日增添些喜慶氣氛罷了,就算曲兒選得不甚妥當又有什麽打緊,眾卿居廟堂之高,竟效販夫走卒之流!”

萬歷給這件事定了調子,百官一時也不好再吵下去,因為這事兒說起來確實不嚴重,他們原本是想借題發揮,誰料葉小天自有說辭,擠兌的他們無從反駁。

如今這種情況下繼續不依不饒就有點無理取鬧了,弄不好還會有禦史追究他們的君前失儀之罪。尤其是文官之首,當今首輔申時行申大人面沉似水,顯得十分不悅。

而功臣和國戚派系的人則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武官們不用說了,和葉小天一般的粗俗,臭味相投。外國使節們則是一副看好戲的模樣,喧嘩聲便漸漸平息下來。

萬歷皇帝看向葉小天,原本陰沉的臉色一變,滿面春風地道:“葉卿唱功了得,忠心亦可嘉,朕心甚慰,來人啊,賜纏頭!”

纏頭?什麽東東?

葉小天聽的菊花一緊,“這位皇上不會是女人睡膩了,看我眉清目秀,有‘翻江倒海之姿’,對我起了什麽歹意吧?男兒大丈夫豈能雌伏於男人胯下,以色相娛人呢,我寧可沿街討飯去,也絕不做兔兒相公!”

葉小天正欲表白心跡,就見一個小太監用一個黃綾的托盤托了一匹緞子走上台來,萬歷皇帝笑吟吟地道:“正值新歲,普天同慶,朕賜你綢緞一匹,你對朕表了忠心,也該對令堂表一表孝心,這纏頭拿回去替令堂做套衣裳吧。”

葉小天一聽這話,這才放心。其實纏頭之資並非專指恩客對青樓女子的賞賜,纏頭這個詞兒最初的來歷從梨園中來。

達官貴人們在梨園看戲,看的高興了便有賞賜,而緞緞在古代是硬通貨,可以直接當錢用的,當時不會有太多人隨身揣帶沉重的銀錢,便以綢緞作為賞賜。

受到賞賜的人把人家賜下的綾羅綢緞纏在身上、頭上,既是誇耀自己的人氣,也是變相的向恩主道謝,故而落了個纏頭的稱呼。

只是葉小天的知識雜而不精,不成系統,有些人所不知的事情他門兒清,有些事情並非什麽秘密,他卻不甚了了,所以生出誤會。

葉小天松了口氣,連忙向皇帝再度施禮謝恩,萬歷皇帝眼見那些平日裏讓他常常吃癟的官兒們今兒受了氣,心中甚是爽快,又道:“來人啊,去淑妃宮裏取幾個饅頭,一並賜予葉卿。”

葉小天心道:“饅頭?原來皇上家過年也是可勁兒的蒸饅頭啊,這是吃不了啦,拿來做人情麽?你這皇上忒也小氣了些。”

葉小天這一回還真猜了個八九不離十,過年的時候宮裏頭的確也要蒸饅頭,為了討吉利,嬪妃們都是較著勁兒地蒸,每個宮裏都蒸上至少十幾鍋饅頭,有點過剩。

不過,皇帝這賞賜從價值本身上算固然有些小氣了,卻也是一種難得的殊榮。皇帝賞賜的綢緞拿回去,誰舍得把它剪裁了?肯定是要高高供起,就是皇上賜的饅頭,也得擺香案供起來,每日恭恭敬敬上三炷香,謝主隆恩。

萬歷已經賞賜過不少饅頭給官員了,方才氣暈的那位老翰林前兩日做了首青詞獻給萬歷,就得到三個萬歷禦賜的饅頭,如今正供在他家正房裏享受香火供奉呢。

不過,葉小天此番進京主要任務有兩項:一是順利取得土司身份;二是從皇帝那兒盡量爭取政治資源。什麽是政治資源?家天下,君主制的情況下,一切能拿來狐假虎威的東西都是資源。

什麽王命旗牌、尚方寶劍一類的東西他是不會奢望的,但一匹綢緞,幾個饅頭,感覺又實在太輕了些。那饅頭能不能放住且不說,就算能放住,他也不能逮著個人就從懷裏掏出一個發了黴的饅頭,告訴人家這是皇帝所賜啊。

至於綢緞,皇帝可是說了,要他拿回去給老娘做身衣裳,他自己穿就是抗旨,給老娘穿,難道走到哪兒都背著老娘?這得多不要臉才這麽顯擺?

葉小天眼珠一轉,忽地拜倒在地,一副感激涕零的表情道:“謝陛下隆恩!臣出身卑微,今蒙陛下如此厚愛,縱粉身碎骨,亦難報答萬一也!

今陛下先賞纏頭、再賜饅頭,臣本不敢再得寸進尺,實因面謁天顏的機會不多,此番進京機會難得,是以厚顏想向陛下再討一賞,時刻陪伴在身,以沐浴聖恩,還乞陛下恩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