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大變局是一種力量,應變也是一種力量(第2/2頁)

最初構思這本書的時候,我首先想到的是軍事、兵器那些熱鬧的劇情元素。但隨著思考的深入,我意識到首先要看清這個國家的歷史,需要知道是什麽讓我們擺脫幾十年前落後挨打的命運,什麽使我們轉而走向強大。

2009年閱兵正好提供了一個觀察機會,這一年中國進行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國慶閱兵,徒步方隊在前,上萬士兵軍容嚴整,代表著這個國家的精神士氣。後面龐大的機械化方隊和空中編隊,就是我們走向強大的物質力量,這二者的和諧統一代表著我們過去和現在的軌跡,那麽將來呢?

隨著思路的清晰,我找上了好友任沖昊,然後又找來了周小路、白熊。鐘慶、任沖昊合著的《刷盤子,還是讀書》應該算是對我影響最大的著作了,雖然那本書市場影響力不大。在公眾人物中,也只聽過吉利汽車的創始人李書福用“要刷盤子還是要讀書”這個比喻表明自己企業的發展戰略。

在《刷盤子,還是讀書》那本書裏,“刷盤子”指的是追逐可以輕松獲得的短期利益,“讀書”指的則是一個國家、一個企業為了獲得產業、技術、信譽上積累,需要巨大的艱辛和忍耐。現在李書福先生的吉利汽車兼並了瑞典的國際名牌沃爾沃,看來李總和吉利汽車這些年來確實是認真讀書了。

那本書2004年出版,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率還是1∶8.3,當時一個中國留學生如果選擇在國外刷盤子,一個月可以掙到國內一年的收入,等做到廚師、領班,拿到綠卡還可以賺得更多。如果選擇讀書,看起來倒是花錢買罪受,但十年之後他的命運一定不止於廚師和餐館老板。國家也是一樣,中國60多年來持之以恒的努力、付出和探索,雖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終於建立起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到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

在讀到《刷盤子,還是讀書》以前,我只知道科技、工業的重要,卻從沒思考過科技和工業從何而來。拜多年受的西方文化影響所賜,我一直默認工業化、現代化、城市化、民主化、自由化、市場化、全球化,還有其他各種“化”只是西方資本主義,也許還有西方基督教文明的一串附屬物。

2009年,我又讀到了宋曉軍、王小東等幾位老師的新作。書中想表達的都是中國人不相信、不接受、不高興西方的語言霸權,不認同現代化、工業化被說成一定要姓“西”、姓“資”、姓“基(督)”。

那兩本書的幾位作者在得知我的想法之後,立刻拿出最大的熱情支持和幫助我們。近三年的討論、打磨與研究,終於使本書得以完成。

雖然我們希望能再有些時間使這本書更精彩,但時間不等人,現在全世界的大變局已經拉開帷幕,我們希望能盡早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也就是工業化社會的立場和互聯網時代視角,展示我們對現實的理解和對將來的憧憬。

不可避免地,本書會提出很多新概念。由於能力所限,我們無法對這些新概念逐個論證、闡述,只能簡單地展示一個輪廓。希望本書能引起更多有識之士,特別是和我們一樣,在科研、設計、生產、銷售、服務、管理第一線工作,共同建設工業化中國的年輕人的討論。更希望這樣的討論能將我們的未來帶向更自信的軌道。

謹此獻給為我們鑄就工業化中國的父母,也獻給將來要和我們一起繼續推動國家的學弟學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