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紙幣做的老虎就是紙老虎(第6/16頁)

當然後來希特勒的如意算盤落空,因為冒出來個蘇聯,蘇聯趁著西方大蕭條搞了工業化,到了20世紀40年代,斯大林的槍杆子硬得很,德國生啃不下來,反倒活活把自己拖死了。

戰前除了蘇聯在備戰,美國人其實也沒閑著,放債出去就得配備相應的執行力。為了以後找德國逼債,1933年羅斯福一上台就砸錢開發戰略轟炸機,研究戰術,訓練飛行員,如果沒有先前十來年的準備,到“二戰”開打的時候,美國現研制戰略轟炸機,那麽百分之二百來不及。沒有戰略轟炸機,到最後就算美國有原子彈也扔不出去。

羅斯福上台之前,美國正在大蕭條,這時候有個叫杜黑的人提出了一個“空軍制勝論”,羅斯福就頂著經濟危機造出了戰略轟炸機。美國歷史上還有一個老羅斯福,他上台之前,美國也在鬧經濟危機,也有個叫馬漢的人提出一個“海權論”,老羅斯福就造艦隊,發動美西戰爭,開始向歐洲老帝國主義搶班奪權。一個海軍,一個戰略空軍,這兩個老本,美國一直吃到現在。這時候的美國夢成了霸主之夢。

中國人知道“羅斯福新政”的多,知道羅斯福家族是華爾街的大房東和大股東的少。大國崛起不是請客吃飯,在歷史大變局的面前需要一個國家團結一心,最起碼得讓某個羅斯福站出來,憑老東家的面子說動華爾街的大亨們以國家人民利益為重,出點血投資未來,至少要為了將來討債準備真正的執行力。如今美國老百姓正堵著華爾街示威,只是不知道下一次羅斯福再度登場是什麽時候,當然話說回來,如今的華爾街是個旅遊景點,真正的“經濟華爾街”已經搬到四十幾條街以外的曼哈頓中央區去了。

“二戰”以後美國成了世界霸主,美國工業占全世界一半以上。“二戰”中歐洲人把黃金都搬到了美國,加上發戰爭財掙的,全世界90%的黃金都放在美國,屬於美國自己名下的占了全世界黃金總量的3/4,這時候美國夢這個詞還存在,不過實質已經接近了現在的狀態,成了拜金夢。

“二戰”之後就是我們熟悉的“美帝時代”。這時候美元有全世界的黃金和占全世界商品一半的美國貨做支撐,當然是絕對的硬通貨。於是在1944年,美國人把歐洲人拎到一個名為布雷頓森林的度假村簽了個世界貨幣協定,宣布:既然除了美國全世界都沒黃金了,那也就都不需要搞金本位制了,朕搞金本位,爾等都搞美元本位就行,於是美元直接和黃金掛鉤,其他貨幣和美元掛鉤。

這就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布雷頓森林體系”,最根本的就是每35美元等於1盎司黃金,1盎司黃金就等於35美元,二者完全相同。誰要是不嫌沉,非得要黃金不要美元,直接拿美元到美國財政部去換就行。

這種把幣值和黃金掛鉤的體制叫做金本位制,隔著一個美元紙幣掛鉤的叫“金匯兌本位制”,理論上其他國家都可以用錢把黃金買回來,不過實際上沒人那麽幹,因為金磚存在地窖裏不會下崽,把美元存在美國銀行裏還能有利息賺。

當時歐洲、亞洲的主要工業城市都毀於戰火,物資極為匱乏。蘇軍打進東歐的時候,打仗帶著美元,一路之上老百姓但凡還能吃上飯的,就會把余糧賣給蘇軍換美元,連德國老百姓也一樣。希特勒的“國民突擊隊”一看見蘇軍也散夥回家,拿出壓箱底的傳家寶來找蘇聯人換美元,在柏林戰鬥到最後的反倒是一些走投無路的挪威和法國納粹分子。蘇聯人用借來的美元都能攻城拔寨,美國大兵更是個個成了皇帝,拿香煙、罐頭、巧克力就可以買老古董,住大飯店,泡小姑娘。

既然美國香煙都能當金條使,誰還會不想要美元呢?戰爭結束之後歐洲日本開始恢復重建,對各種商品、機器設備的需求暴增,只恨自己能拿來換美元的東西少。

大家都想要美元,美國人立刻就發現自己定的金本位制礙手礙腳,因為美國人的黃金,或者說全世界的黃金一共只有2萬來噸,按當時的價錢只值250億美元。當時光一個馬歇爾計劃就得對外投資130億,250億當然不夠花。所以美國人就開始超發貨幣,規定每發行1美元只要有25美分的黃金作為準備金就行了。不過這樣也只不過能造出1000億美元,還是不夠用。

於是美國放開華爾街的韁繩。華爾街的金融業可以放貸,只要以銀行存款、債券、股票、固定資產為抵押就可以借更多錢,這樣一來,一份黃金可以為幾份美元發行量擔保,美元就多了。當然這時紙幣多一些倒也無所謂,因為美國有世界第一的工業,從20世紀50年代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工業快速成長,這段時間美國普通老百姓家裏迅速普及了小轎車、住房、電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