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重見京城(第2/3頁)

相較之下,羅大成驚奇地發現,自己真氣流動速度,比之妻子要快上許多倍,他體內真氣運轉一個周天的時間,也要比狄麗娘短上許多,按此下來,他的實力增長進境,比狄麗娘要快得多了。

不僅如此,狄麗娘自己也說,這些天來,她也感覺到真氣運轉速度在加快,按此來看,她的修煉進境也將比以前快得多,能提前進入高手之列。

到了晚上,每當羅大成打坐練功時,便是狄麗娘在一旁仔細守護,提防有猛獸或是敵人來襲。此時,羅大成便是將自己的性命,盡都交與妻子手中,相互信任之深,無以復加。

同樣,狄麗娘練功時,也是羅大成在守護。二人共同精研武藝,在這一段北行途中,俱都實力大有增長,就這樣一同扶持,漸漸來到這座羅大成一直想要看到的城池外面。

回過頭,羅大成向著車內溫聲道:“娘子,我們已經到了析津府,先到城裏面去休息一日。明天再趕路吧。”

“是,一切由夫君作主。”柔順的聲音從車內傳來。車簾掀開,稚嫩美麗地少女探出頭來,望著遠處的城池,絕美玉顏上,現出天真好奇的神情。

曠野之上,一座堅城高高矗立。城門洞下方。無數百姓在城門中穿梭來去,看他們的服飾發型,倒大都是漢人。

遼國的南京城,原本就是後唐石敬瑭割讓給遼國地,在此地居住的,大都是漢人,現在也都入了遼籍,成為了效忠遼聖宗的遼國人,每到打仗時,還要加入到遼軍之中,與宋軍作戰。

此地駐紮的遼軍,軍紀倒還嚴整,畢竟是在遼國的陪都,也不好做得太過份。在羅大成大方地塞了錢到他們手中後,也就不再糾纏,放他們入城去了。

站在南京城中,望著高大堅固的城墻,城上走來走去的遼兵,以及城中來來往往地各族百姓,羅大成悠悠嘆息,無盡地回憶,盡都湧上心頭。

這一處城池。雖然名為南京,在他那個時代,卻有著另外一個名字:

北京!

名已不是那個名,城也不是那座城。這座城池,將在多年後毀於戰火,而矗立中華大地近七百年的北京城,卻是在二百余年後,由元帝忽必烈下令興建地。

不過,那座城池他也未曾見過。北京舊城,也在二十世紀時,便被政府下令拆毀,當時滿北京的老百姓都出動去拆掉舊城的城墻,可謂盛況空前。

這裏已經不是自己曾熟知的北京城了。現在,這座城池是幽州地界,遼國的陪都南京析津府,亦稱燕京。

世事變遷,滄海桑田,就這樣展現在自己的面前。

現在,是公元一零二七年。百年之前的九二七年,遼太宗登基,定此地為陪都;百年之後的一一二七年,現在屈居於東北一隅的女真人將攻入世界最繁華的城池,將汴梁城中數量龐大至極的財物洗劫一空,並擄掠二帝、妃嬪公主、文武百官北歸,北宋就此滅亡。

百年後的今天,銘刻著奇恥大辱的靖康元年,大概康王趙構還在臨安城中,苦苦撐持,意圖挽回破碎的河山;而嶽飛還帶著自己不多的部下,與金兵奮勇作戰,向著名將之路一步步地邁進。徽、欽二帝則在北方苦寒之地,受著金兵的戲辱打罵,忍看妃嬪妻女被蠻兵淫辱,卻相救不得。

或者百年後這一日,徽欽二帝也在燕京城下,望著漢人失去的山河屏障,想起無險固守、百余年任異族欺淩的大宋朝,因而淚流滿面?

遼國之亡,比北宋亡國還早了二年。當金人崛起,席卷天下,遼人已經是無回天之力,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金人先滅遼,再滅北宋,家國興盛,已成過眼雲煙。

而西夏之亡,卻是距今日二百年之後,一二二七年了。今日西夏尚未建國,二百年後,便注定要被蒙古人滅亡。

縱然李元昊才華絕世,英豪一生,所建立的王圖霸業,終究一切成空。

鐵木真的子孫,將縱馬馳過大地,消滅一切阻擋,滅夏,滅金,滅南宋,在亞歐屠戮億人,一直攻入歐洲,帶給歐洲人談而色變的恐怖“黃禍”,建立跨越洲際地龐大帝國,留下千古英雄傳說。

羅大成默默地看著南京城中的繁盛情景,眼前來來往往的人群,一時間變得虛無縹緲起來。

自己已經進入了這個世界,不知能否建立一番英雄基業,未來的歷史之上,可會有自己的名字,千古流傳?

又或者,自己在這個世界的努力,終究能改變歷史,讓漢家河山,不至於一次次地破碎,所有漢人銘記於心地靖康之恥,也能因為自己的奮鬥,而不再出現於歷史之上?

燕京中,還是漢人占據大多數,百姓大都是漢人,制度也都是承襲了漢制。

遼國在政府中設立了南院北院,北院管契丹人,南院就來管理漢人,管理的官員中,既有契丹人,也有通過科舉選拔出來的漢人,一應科舉事宜,與原來五代時期在漢人管轄時沒有多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