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和親事宜(第2/2頁)

這話讓趙禎怦然心動。自古以來,與番邦和親之舉在所多有,何況那羅大成雖然是化外野人的首領,終究出身宋地,若將妹妹下嫁與他,也算相當。

雖然他已有妻子,而且也不大可能聽從自己的命令停妻再娶,不過自古和親,那些番邦可汗都是廣有妻妾,也無人敢逼他們停妻另娶,此話倒不必提。

再看看自己的妹妹,年紀已經不小,容貌也屬上乘,偏就不肯嫁人,說不定便是在等著那個膽大妄為的家夥。自己若下詔將妹妹嫁與羅大成,也算償了她的心願,就算是嫁過去做平妻,也總比一直做女道士,孤單一生要好得多。

更讓他動心地是,那個野蠻部族居然能消滅近十萬遼兵,如此強悍地軍事力量,若能在成為皇妹婿之後,甘心為自己的臂助,哪怕是再多送一個妹妹與他,也是劃得來。

此事尚未宣諸於口,就有宰執大臣前來進諫,希望朝廷能向草原上的阻蔔人派遣使者,商議共攻遼國的大計。

阻蔔人地戰力,已經讓天下人震驚,宋國的大臣們自然不可能置之不理口若能與他們結為聯盟,共同對抗強敵遼國,是兩利的大好事,而阻蔔人的汗王本出身宋國,這更是天遣之便,足以讓雙方更加親近。

只是那阻蔔人的汗王曾有過幹犯天顏之舉,現在雖然劉太後已經去世,天子未免還會心有嫌隙,大臣們也只敢稍稍一提,以試探趙禎的反應。

趙禎卻是表情平靜,對大臣們的提議點頭允可,並稍稍提及,自己的妹妹衛國長公主已經年紀漸長,讓大臣們去查一查從前與番邦和親的規矩如何。

大臣們聞聲悚驚,心下暗自猜測衛國長公主當初與羅大成一路同行時,是否出了什麽事情,卻因此乃皇家事務,不敢多言,只說此事不可操之過急,先派人去番邦下詔褒獎,看看番王是否願意與大宋結盟,再作定論。

接下來就是派遣使者的事務,忙亂了一陣,終於找了一個合適的官員做使者,率著大批護送的人馬,向著草原上行去。

皇帝欲嫁衛國長公主與番王,這本屬於機密事務,只是各位大臣回到家中,難免要當成趣聞說與家人知道。而在他們的家奴之中,卻有遼國安插的細作,聽到這個消息,立即記下來,並當作緊急情報,急速送回了遼國。

遼國最高統治者階層得知這個消息,不由大為驚怒。本來被野蠻的阻蔔人大敗已經是奇恥大辱,現在歷代遼帝眼中的最大強敵居然還要與這新近出現的大敵聯手,若讓他們咎作成功,哪裏還有遼國的好日子過?

朝中大臣立即分為兩派,其中主戰的一派上奏遼帝,要求遼聖宗立即派遣大軍進入草原,或是向蕭惠加派援軍,讓他率大軍棄了北阻蔔,轉向西阻蔔進攻,一定要徹底消滅華烈部,將華烈部所有男女盡皆斬首示眾,讓天下叛逆再不敢挑戰大遼的國威!

另一派卻反駁道,以耶律化哥與耶律洪古那般名將,率領九萬大軍深入草原,卻終究落得兵敗被俘的下場,現在又派誰去,能有把握打敗華烈部,將他們徹底消滅?

若是派遣蕭惠,他雖然威名甚著,卻也壓不過耶律化哥去。而遼國現在的大將,也都自忖不能勝過耶律化哥,托辭不育出征,這主帥的人選究竟要選誰才好?

就算選定了名將,率大軍出征,軍需費用又是一個大問題。何況深入草原,勞師遠征,面對以逸待勞的敵軍,只怕於戰不利。若再被敵人擊敗,遼國的顏面自此蕩然無存,實力持續受損,更是讓遼國難以承受。

單以軍糧運送而言,派到草原上的運糧隊現在接連遭遇阻蔔人的襲擊,幾乎無有幸免的,更無一支押糧軍隊能將糧草送到被困的那一萬多遼兵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