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太後之爭(第2/2頁)

象這個故事,千載之後,被後世的武俠小說作者引用,並以遼道宗耶律洪基被舊日曾做過丐幫幫主的結義兄弟救出並擊潰叛軍的構思,將它寫成了小說中地情節。只是那時,現在不到十歲的乖孩子耶律重元,在書中那個時候已經成了一個垂垂老者、身份尊榮的皇太叔,只怕比他父親現在的年紀都要大一些。

羅大成默默地看著這個孩子,眼中射出的感嘆憐憫之意,讓蕭耨斤心中忐忑,與蕭孝先不安地對視一眼,重又開口詢問了一遍。

羅大成擡起頭來,淡淡笑道:“帝皇之位,有德有力者居之。若二皇子有心於帝皇,自然可以身居高位。只怕他志不在此,便難以成事了。”

蕭耨斤的問話,原本也有反逆之意,隱含著廢掉耶律宗真另立皇帝的意思。而羅大成本來就是率領阻蔔人反叛遼國的,說話更是大逆不道,讓蕭孝先也微微變了臉色。

不過,既然他連先後屠盡十余萬遼兵的事都做出來了,也不會有人因為他不跪接聖旨、說話大逆不道而敢於給他定罪,蕭孝先也只是幹笑著,把這個話題岔了開去。

蕭耨斤倒是渾不在意羅大成語中反意,溺愛地撫摸著耶律重元的小腦袋,擡起頭來,又問起了南朝劉太後與現在李太後之間的往事。

上次羅大成講得不夠詳細,她聽得不太過癮,現在纏著羅大成,一定要他講詳細一些。羅大成被纏不過,只得苦笑著,一邊飲酒,一邊將當年之事細細講了一遍,其中有些含混之處,也是在所難免。

蕭耨斤聽得嘆息不已,並對那劉太後終於病死而興奮,喋喋不休地說著她一定是因為做了虧心事而畏懼而死,只怕現在宮中老物將來也要落到這一下場,對劉太後與齊天皇後的痛恨之意溢於言表。

羅大成苦笑而對,耶律宗真的這兩位母親,遲早有一場血淋淋的生死對決,只可憐這未來的遼國皇帝終究要夾在兩位母親之間,無奈地看著這一幕家族血腥慘事。

蕭耨斤與蕭孝先舉杯勸酒,言辭間都有招攬之意,或是希望能與他結成聯盟,扶保耶律重元登位,卻被羅大成含含糊糊地應付過去,不肯給予承諾。

畢竟這是遼國上層的政治鬥爭,自己大軍遠在草原上,無法調過來對遼國上京有什麽大的動作。

更何況,現在草原還未統一,導致自己現在軍力不足,若想要一舉撼動強大遼國的根基,實力還差得遠,不如明哲保身,冷眼靜觀其變,看著遼國內部紛爭越演越烈好了。

龐大的隊列,自北向南,緩緩地行來。

大批強壯的契丹騎兵騎在馬上,忠誠地護衛著遼帝的皇輦,一直向南行進。

長長的隊列,延伸得極長,其中無數旌旗招展,鼓樂喧天,帝皇出巡時,場面宏大,令人贊嘆。

在他們的前方,是大批的遼國官員,都肅立道旁,恭敬地迎接著皇帝出巡歸來。

作為西阻蔔國的大王,羅大成站在這群高層官員之中,遠望前方的遼國皇帝的車駕,心裏在計算他還能活上多少年,以及多少年後,自己能占領這一處土地,將遼國的上京收為自己的領地,滅掉遼國。

他在京中等了許多日子,遼國皇帝終於回來上京。看起來與興平公主的和事親宜,也要提上日程了,可是究竟是與宋國的衛國長公主和親,還是與遼國的興平公主和親,羅大成還有些猶豫不決,畢竟是關系到家國的大事,不能草率而定。

當然,就算是自己願意娶興平公主,只怕遼帝也未必肯把珍愛的女兒嫁給他。而他日羅大成終究是要彎弓東向,在一統草原之後,必然要與遼國面對面地交鋒,那時嶽父與女婿共爭天下,這情勢只怕有些尷尬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