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鼎足之勢(第2/2頁)

在邊遠地區,他們要忍受背井離鄉之苦,卻也可以享受男女奴隸們的恭敬服侍,作為大宋在遠方的遺民,思念著故國,並為它的屬國努力工作,為了打敗強橫遼目的共同目標而奮鬥。

西域各州開始大肆興修水利,溝渠通暢,將黃河水送到各處農田之中。在羅大成的命令下,專門研究農業生產的部門建立起來,由各方選出的有經驗的農民與一些有志於此的年輕的讀書人研究著農業生產的秘訣,努力提高糧食產量,積累經驗,並將它們傳授給各族從事農業勞作的百姓。

同樣的牧業研究院,也在西域、草原建立起來。部分宋國派來的讀書人,與富有經驗的年老牧民進入研究院,拿著華烈部的俸祿,專心研究討論養牛羊的經驗,並通過各位主管生產的副百戶之口,傳播給草原和西域的各族牧民,以逐步增加他們牲畜的數量。

工商業也在迅速地發展,大批的商隊從西域、草原出發,將價格高昂的馬匹賣給宋朝。在華烈部與宋朝後來補簽的協議中,宋朝每年都必須用高儈購買固定數量的駿馬,以增加騎兵數量,對抗北方的遼國。

牛羊等肉食也賣到了宋國,用以換取稻米,送到草原上給貧窮的牧民們充饑。畢竟不能只能靠吃牛羊、草根、老鼠生活,雙方的商業交換,能夠滿足各自的需求,因此受到華烈部的大力組織和鼓勵。但在現在,還是以努力提高牲畜數量為主,販賣牲畜到宋國還只是處在試驗階段。

陜西一帶的宋人,開始淡食,因為他們買不起日益昂貴的青白鹽。這引起了許多宋人的憤怒,但黨項各大部族卻從販鹽、販馬的買賣中獲取了巨大的利益,家家都在歡笑,對於失去兵權的惱怒和沮喪也變得不那麽重要了。

其中有些部族,開始按照華烈部的鼓勵政策,建立工場,紡織羊毛,做成衣服穿在身上,並試著賣到宋國去,換取他們需要的稻米,以及絲綢等奢侈品。

同樣的羊毛工場在北方的草原上也在建立,專門研究羊毛生產的機構建立起來,挑選良種的長毛羊,作為羊毛紡織工業的基礎。

他們甚至還在羅大成的命令下,開始研究蒸汽機,以及與之相應的紡織機器。但它的研制進度緩慢,可以想象在幾十年內無法真的應用在生產上面。

礦業生產中充滿了血淚,無數失敗部族的男子被賣為奴隸,送到礦山去開采煤礦、鐵礦,煉制鋼鐵,制造鋒利的武器。而他們的妻女則成為了華烈部有功將士和汊人副百戶、副千戶們的妻妾奴婢,作為各部族膽敢反抗長生天意旨的懲罰。

這一年,是西域各州和草原上生產恢復元氣高速發展的一年,久經戰亂的百姓們,開始憧憬幸福的生活,但新一場戰爭也在醞釀之中。

初到草原的漢人青壯年們,都在殘酷的環境下書練馬術、刀術、箭術,達不到要求的會受到懲罰,而成績優異者將會受到嘉獎賞賜,誘使著他們不停地刻苦訓練,並在一場場的實戰中,殘酷地攻殺敵人,讓嗜血的本性,漸漸侵入到平和的習牲之中。

統一了草原的華烈部,開始入侵遼國的邊境,一支支的騎兵大軍呼嘯而過,攻略遼國的城市鄉村,奪取他們的財物,擄掠契丹人作為奴隸,男人送到礦山進行艱苦的工作,女人大家分掉,讓契丹女子的血脈,混入到漢人的後代血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