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天下二帝(第2/2頁)

在華夏國鐵腕政策之下,北方的遊牧民族開始被迫學習農耕。那些被降服的部落是其中的主力,囡為他們現在已經沒有什麽可以反抗的余地,能活下來已經是汗王的恩賜了。

這一年是大宋國的天聖九年,而北方卻已經開始采用“華夏”的年號,稱這一年是華夏元年,華夏國立國之日,被定為國慶節。

作為大宋名義的屬國,這本身已經是對大宋的不敬,而北方的各個地區,到處都有人在上表,請求華夏王羅大成進位為皇,稱帝統禦天下。

雲州一帶的漢官,是其中最踴躍積極的一支。在收服了這十三州之後,被納入管理體系的漢官感激汗王的恩義,並為了那勸進之功,努力鼓吹大汗的英雄武略,遠超唐宗宋祖,天下無有可及者,非進位為皇,不足以彰顯大汗的功績!

對於這一風潮,大宋君臣十分不安,派遣了大批使者前往北方,勸說羅大成不要稱帝,還是安心地做大宋屬國國王比較好。

自從幽雲被瓜分之後,兩國關系已經冷了下來。趙禎多次派使者前去討要被華夏軍占據的十三州,卻被置之不理。雖然名義上是大宋的屬國,但在戰前只是相互約定共攻遼國,並未討論哪些地盤歸屬大宋,此時大宋派人來強要,自然要受到輕蔑的對待。

得知使者受到冷遇的消息,趙禎卻是怒火中燒,既然名義上是大宋的屬國,自然該奉皇帝的命令,阻蔔人占了遼國那麽大的地盤,讓出十幾州的小地盤居然也不肯,這眼中還有天子嗎?

惱怒之中,趙禎多次下詔申斥,卻都被羅大成置之不理,未予回復。

原本準備派去北方屬國的移民、官吏、士子,已經被趙禎下令停止,不肯再給羅大成增加實力。而華夏國倒也不十分在意,畢竟得到了漢人居大多數的十三州,得到的漢人何止百萬,要向北方移民,這些漢人就足夠了,裏面能夠挑選出來的漢官更是多得不可勝數,不管到什麽時候,總能找到願意出仕的讀書人,來為帝王效勞。

隨著時間的推移,北方的局勢漸漸平定,所有部族首領都宣誓效忠華夏王,或是為了遮羞而表示效忠於遼帝耶律宗真,並願意接受耶律宗真的命令進行整編。當然部落被整編打散之後,大權就已經歸於華夏國派來的官吏,各部落首領就再無發言的權力了。

東北方向的狄青,依然率領大軍橫掃女真各個部落,將往日的熟女真部落一一收服,並將生女真部落消滅大半,其他的各個部落也被迫一一投降,免得落得其他部落被殺戮一空的悲慘下場。

大批的漢人被移民到東北,在那片肥沃的土地上種植糧食,並教導被征服的女真人種植糧食。在華夏騎兵的屠刀之下,這些只會打獵放牧的女真人,不得不笨手笨腳地學習起了農耕之術,在被強迫的情況下,由遊牧打獵的部落向著農耕社會轉變。

這一年的冬天,各地區勸進的表章如潮水般湧向上京,漸漸達到了高潮。

終於,在華夏二年的正同初一,遼國末代皇帝耶律宗真發下罪己詔,聲言自己既不能為父母報仇,也不能讓天下萬民過得幸福,實是無德無能,更無顏做這皇帝。自今日後,願將帝位禪讓於自己的姐夫、華夏王羅大成,自己只希望能夠避位為僧,為父母在天之靈祈福,也就足夠了。

盡管早有預料,天下還是為之震動,執掌天下的皇帝,再一次出現了兩個,華夏皇帝與大宋皇帝的爭端,將從這一日興起。

天下的命運,就將因這兩帝之爭,而陷入混亂不清的格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