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65章 京師信上(第2/2頁)

和萬歷四十六年四十七年的薩爾滸之戰前後一樣,這次王友山寫給徐州的信箋也是極多,厚厚的好像一本書冊,讀信講解需要的時間當真是不少,所以王兆靖一直等趙進操辦完和木淑蘭的親事之後才開始述說,泰昌服藥駕崩和李選侍移宮這兩件事,已經在京師有了名目,一作“紅丸”一作“移宮”,所謂兩大疑案,盡管信上來龍去脈說得很明白,可王友山在信上也說,他所知道的京師眾人都知道,但並不敢說這就是真相,其中疑點甚多,但裏面也有脈絡可循,特別是朝野開始把“紅丸案”和“移宮案”兩件事和萬歷四十三年的狂徒梃擊太子的案子聯系起來。

萬歷年前後,事事都喜歡和這個三聯系起來,有什麽三大征,現在又硬扯出了三大案,王友山在信上詳細的說明了“梃擊案”,在他看來,趙進、王兆靖和一幹晚輩對朝政知道的越多,就越有好處,不過,王友山如今孤身在京師,他的派系已經土崩瓦解,沒有人和他親近,所有人都覺得王友山的官位不會保存太久,也沒有什麽人和他太深入的交流,或許這也是王友山寫信傾訴的原因。

“……萬歷四十三年五月,宮外男子張差手持木棒闖入大內東華門,一直打到皇太子居住的慈慶宮,後被內監捕獲。對張差梃擊太子宮之事,朝內爭論不一。支持鄭貴妃傾向福王為太子的臣僚認為是張差瘋癲所為;支持皇太子的大臣認為是陷害太子的陰謀。經刑部十三司會審,查明張差系京畿一帶白蓮教的一支紅封教的成員,其首領為馬三道、李守才,他們與鄭貴妃宮內的太監龐保、劉成勾結,派張差打入宮內,梃擊太子……”

“……此案的發生,震驚了宮內和朝野。聯系萬歷四十一年曾發生鄭貴妃的內侍與奸人勾結詛咒皇太子的事件,梃擊案牽連到鄭貴妃在所難免。萬歷皇帝極力調解皇太子與鄭貴妃的矛盾,一方面怒責鄭貴妃,一方面迫使皇太子改變態度,由‘張差所為,必有主使’改變為‘此事只在張差身上結局足矣’。此外,萬歷皇帝又召見群臣,表示懷念皇太子的保護人皇太後,以示自己立太子的誠意。他明令除懲治張差等人外,‘不許波及無辜人’,以解脫鄭貴妃……”

王友山的信上說得很明白,幾年前的梃擊案和現在的紅丸案移宮案看似沒有聯系,可仔細追究,就會發現離不開兩方,一方是東林眾臣,一方則是鄭貴妃鄭家,而且這三大案的真相與否,實際上沒有人關心,所有的爭論和互相攻擊,都是為了讓對方倒台,讓自己人上台。

萬歷年間群臣爭國本,東林和浙黨、楚黨、齊黨勢不兩立,東林是為了立太子朱由校,也就是在位一月就駕崩的泰昌天子,而另一方自然和福王的母親鄭貴妃接近,這也是為什麽梃擊案說是鄭貴妃在背後指使,紅丸案說是鄭貴妃一黨的陰謀,移宮案也說是鄭貴妃策劃,萬歷皇帝一死,鄭貴妃就是死老虎了,根本沒辦法對朝政造成任何的影響,東林黨之所以把鄭貴妃一次次的提出來,無非是打擊和他們立場不同的各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