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2章 缺銅(第2/2頁)

消息南下北上花費一番周折之後,京師終於確認這是派到澳門那邊采買火炮的隊伍,派去的官員內宦全死,這實在是有些蹊蹺,不過地方上稀奇古怪的事情太多,燒成灰之後也沒辦法追查的太深,而且話說回來,漕船還在,可以查明就是這隊伍在杭州那邊雇傭的,火炮還在,這大炮又不擔心被水浸泡,運到京師之後可以盡快的仿造以及投入實戰。

無論公文上,還是過來驗看的官吏眼中,這兩門火炮都是大炮,卻沒什麽人能注意到在場的兩門火炮是十二磅炮,而且是有瑕疵,制造失敗的十二磅炮,他的炮膛光滑程度和深度都不達標,但這些東西,不是懂行的人根本看不出來。

既然火炮還在,那麽就要繼續運往京師,據說內監和兵部有很多人頗為遺憾,如果火炮也消失不見了,大家就可以再采買一次,又多了一次撈錢的機會。

……

“這些洋和尚知道不少我們不知道的,但沒什麽驚人駭目的東西,一些竅門,一些見聞,一些改進,但路易他們說,這些洋和尚懂得計算,對咱們工場日後有很大的好處,而且可以給咱們的學丁們上課。”對於湯若望他們的到來,徐厚生並沒有覺得如何。

“那兩門十八磅的長炮實在有大用,知道尺寸規制,咱們自己就可以造泥模,按著這個樣式鑄出來,這個有大用處!聽這些番僧們說,他們國家的海船上還有更大的火炮,咱們也可以想法子造出來。”對於那兩門繳獲的十八磅長炮,徐厚生的評價極高。

聽到徐厚生說起這個,屋中幾人臉上都滿是笑意,趙進點頭,下首的火器大隊大隊副孟志奇笑得嘴都咧開了,吉香和張虎斌兩人也都在微笑。

唯一沒有笑的就是王兆靖,他沉吟了片刻說道:“現在火器工場對銅的需求太大,如今南直隸江北各處,一兩銀只能換到六百多文銅錢,價錢都被咱們買起來了,如果多造大炮,還是要考慮下多買銅料,那天我和曹先生商議過,周先生也來信說過,咱們再這麽集中銅錢,怕是徐州、隅頭鎮和清江浦這幾處的市面會有動蕩,銀子和銅錢的比兌越來越大了,如果造炮能用鐵的話,那可就節省好多。”

王兆靖雖然是總管,可從前都是參與雲山行和田莊的方方面面,對經濟之道了解的很深。

境山徐家是煤鐵大宗,卻不產銅,可越是大口徑的火炮,就越是需要用黃銅鑄造,一門火炮幾千斤,用量耗費可想而知。

而且趙字營的火器工場和別處不同,除了生產之外還要有大量的試制,這對黃銅的耗費更大。

雖說這邊不產黃銅,但材料倒也容易尋找,收集市面上通用的銅錢然後加以熔煉就好,稍微加價就可以收攏來許多,尤其是在清江浦那種財貨匯集的地方。

不過現在趙字營的用量實在太大了,而大明本身就鑄錢不足,這銅錢也要在市面上流通,雲山行職能通過不斷的提價來獲取銅錢,然後讓市面上銀子和銅錢的比率不斷的上漲,會影響到各處正常的生意。

聽到王兆靖的這番話,徐厚生幹笑了聲,開口繼續說道:“三哥倒是不用擔心,那趙家爐已經開始出產,咱們自家師傅和那幾位洋人都看過鐵料,說是上好的材料,可以用這個鑄炮了,六磅以下的炮就可以用這個。”

王兆靖搖搖頭,肅聲說道:“大炮是軍國重器,不能耽誤了制造,我只是說要考慮銅料的事情,現在漕船上的人都知道,帶著銅錢來咱們清江浦兌換銀兩已經是一門不錯的生意了,在大明各處找銅料都很難大宗購買,只能收銅錢和銅器,那些銅山都在官府手裏,咱們不太好打交道。”

“這個是大事,布置給和外面打交道的各處,讓大家去找,價錢貴些這個可以不計較。”趙進鄭重的說道,那邊王兆靖答應了,快速的在紙上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