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4章 東林清正(第2/2頁)

有傳聞說葉向高甚至罵過建州女真,說為何在這個時候偃旗息鼓,顯得孫承宗那老兒督師遼東有功,這些都是市井坊間的傳說,但葉向高的急迫人人都能判斷的出來,他之所以對京察著急,就是要借著這次官員輪轉變動,將自己的徒黨安插進去,或者讓盡可能多的東林黨人上位。

這孫承宗是北直隸保定府出身,自然和出身江南各處的東林黨人格格不入,只要東林大興,憑著他們的鬧騰勁頭,孫承宗想要回京重入中樞恐怕難的很。

也有人為這孫承宗抱不平,這位東閣大學士、遼東督師就是厭煩了內閣眾人的排擠,還有東林黨人捕風捉影的攻訐,才主動要求去遼東那邊督師,明明和京師大局沒什麽幹系,卻總是被人扯上,但這些抱不平的聲音很微弱,也很容易被人攻訐為閹黨或者奸邪小人。

京師百姓的消息靈通,那徐州趙進大破幾路官軍的消息他們同樣知道的很早,當時京城人心惶惶,甚至因為有人吆喝著徐州賊殺過來了鬧過亂子,可到了這個時候,京城百姓甚至都在懷疑徐州賊這個傳聞的真假,因為絲毫看不到什麽緊張,也沒聽過什麽兵馬調動,只知道朝中的政爭,你罵我閹黨,我罵你奸邪,局勢好似一鍋粥,然後徐州那邊也再沒什麽消息。

也難怪百姓們懷疑,這反賊大勝之後難道還會縮回去,不應該一路打過來嗎?怎麽就這樣無聲無息了,就在這樣的氣氛中,趙彥和崔文升的聯名的奏報和文帖到了京師……按說招安徐州這等大賊,有了什麽消息動向肯定要幾百裏加急送到京師,可趙彥和崔文升談完之後當真是心灰意冷,又不想在風口浪尖上被人當做替罪羊,索性用上了拖字訣,這加急文書每天只走三十裏,就這麽磨磨蹭蹭的到達了京師。

奏報要送到天子禦前,文帖則是知會內閣和六部,和這兩份公文一起的還有崔文升和趙彥聯名的幾封信,信上所說的都是他們兩個人的判斷,徐州賊寇所有的要求其實都不過分,因為他們只不過在明確自己已有的權力,幾處港口的要求也可以答應,因為徐州賊寇若想要做什麽,他們不需要通過這個港口。

“賊勢兇悍,不可力敵,當拖延周旋,以圖後效。”崔文升在信上說得很誠懇,趙彥也表達了差不多的意思,現在天下四處用兵,牽一發動全身,既然這徐州賊寇目光短淺,那就先跟他們敷衍著,等過些日子再做計較,到時候或者賊寇自己內部崩散,或者大明已經平定四方空出手來,到時候再做計較不吃。

“那趙進說得其實沒差,多活一天是一天,多活一年是一年,咱們年級這麽大了,這個道理咱們應該懂。”這是崔文升和趙彥私下裏的交談,這個就不會寫在紙上了。

可京師這個局勢下,崔文升和趙彥兩個過氣替罪人物的言語誰也不會聽,大家只看到了這回報上所說的內容,區區徐州偏僻之地的豪賊,居然就敢對朝廷吆五喝六,居然還要限制官軍調動,還要決定賦稅增減,甚至還要來到京城附近的港口,這當真是膽大包天,這當真是忘乎所以,朝廷的體面放在何處,大明的尊嚴又在何處,若不是閹黨禍國,又怎麽會有這樣猖狂的豪賊!

“閹黨亂政,只知道壓迫士紳百姓,克扣軍餉,民心浮動,將士們又怎麽肯奮勇向前!”

“那魏閹本就心懷叵測,每日只知道放縱兵馬劫掠民間,怎麽可能去打勝仗,肯定是畏敵不前,臨陣退縮,甚至和那豪賊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