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0章 給一個大教訓(第2/2頁)

伴隨著商業貿易興盛,徐州的各個工場也在擴建招工,連軸轉的進行生產,歸德府和臨近開封府的很多田地,無論對徐州敵視與否,都開始種植棉花,徐州那邊提供棉種提供人員指點耕種,甚至還特意下了定金,怎麽算都比種糧要合算很多,大批來自河南的勞力湧入徐州的各個工場。

但相對的,趙家軍農墾田莊第一次感覺到了人力的不足,在最開始的時候是人多地少,種出來的收獲維持不了溫飽,還要依靠外來的輸入,後來田地多了,人也多了,收成越來越好,不僅能自給自足,還可以供應外面,甚至還有空余的人力紡紗織布,但青壯們被選拔去做候補軍兵、軍兵和團練,有各項技能的去做工匠,還有不少人被招募去做工,另有那些有才華勇氣的人被選拔出來做莊頭管事等等。

在於此同時,趙字營控制的地盤還在擴大,山東兗州府、南直隸的鳳陽府都是地方廣大,可兗州府因為災荒和戰亂人口稀少,鳳陽府因為中都所在等原因同樣人口不足,這兩處都只能說是地廣人稀,徐州控制的莊丁分攤下去已經有些不夠了。

雲山行和貿易廳下的各處商行一直在鄰近各省招募屯墾莊丁,可這兩年周圍沒什麽災荒民亂,對於故土難離的百姓們來說,只要能活下去就不會背井離鄉,而江南和江淮的地震也帶不來太多人口,因為這邊富庶繁華,自我恢復的能力很強,至於遼東那邊,眼下遼東皮島各處才剛剛開港,朝廷又是這般開戰的架勢,更不要提鄭家大幫還沒有理順,運送招募人口陷入停滯。

有足夠的田地卻沒有足夠的人來耕種,這是趙進和夥伴們的一塊心病,沒有足夠的人口,沒有足夠的糧食,對後繼壯大和根基穩定都是麻煩,所以眼下最要緊的,就是保持直接控制人口的增長。

“……招募遼民是最要緊的,此外就是抓捕俘虜……”大家對這個都有共識,想要做到這個,只有開戰。

既然朝廷想要大打出手,那就不是徐州擅自挑釁,不會有人覺得徐州一意謀反,現在天下人所看到的是,徐州沒有什麽狂妄自大的要求,沒有要求官職,沒有要求地盤,甚至沒有要求錢財,可大勝之下的如此低調,但朝廷卻執意興兵。

大明官員士子對朝廷此舉大多是支持的,哪有惡霸豪強不知好歹,對朝廷指手畫腳,長此以往,體統何在,規矩何在,若是其他人照做那豈不是處處大亂,而處於戰場以及周圍的各處,北直隸東南部分,山東全省,河南西北部分,以及南直隸江北大部,則是士紳百姓都極為反感,心想朝廷未免太不知道好歹,那趙家軍如此大勝卻給朝廷留了那樣的體面和分寸,可朝廷怎麽就這樣不知道自愛?還要讓地方上遭殃遭禍?

“……閹黨不行了換清流來,等把清流也打垮掉,就沒有人再敢上來招惹我們,這次我們要拿出足夠的力量,給朝廷一個教訓,也讓天下人知道我們的力量……”趙進在議事廳中朗聲說道。

他說得肅穆,可身在議事廳的幾人神情卻很古怪,王兆靖、吉香和劉勇三人彼此交換眼神,都是忍不住笑,如惠則是輕聲咳嗽,到最後王兆靖笑著說道:“大哥,你不總是說低調內斂嗎?現在怎麽要大張旗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