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4章 京城城外兵多賊少(第2/2頁)

這邊停下沒多久,在高處瞭望的士兵就發現了官軍的變化,官軍行進的速度明顯加快,大有抓緊趕到這邊,先立首功的意思,不過,在這個局面下,想要兩路合擊怎麽也不可能,因為趙家軍騎兵所在這個位置距離城東北這一路太近了。

靜海之戰的各路敗兵早就把消息帶回了京師,那趙家軍如何的兇悍強大早就傳遍,可那傳聞實在太離譜了些,讓人聽了都覺得不信,老實點的覺得徐州賊軍可能和建州女真草原蒙古差不多的戰力,聰明點的則是覺得當初一定有什麽勾當,或者為了逼清流下台,或者因為鬧騰內訌,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大敗。

而在這個時候,不管大家怎麽想,三千余騎,又是在這種地形下的三千余騎實在不夠看的,以三倍四倍的實力碰上去,起碼不會吃虧失敗,如果能在這樣的局勢下得勝,那可就是大功一件,升官封賞肯定都是少不了的。

趙家軍從徐州出兵北上,一路勢如破竹,一路的戰鬥都是摧枯拉朽的大勝,在這次戰鬥之前,趙家軍對官軍就已經有過數次以少勝多的大勝,但這些勝利太幹脆利索,而且趙家軍沒有刻意張揚,官軍始終沒有應有的重視。

如果投入足夠多的兵力,這次就能勝了,如果沒有遲緩行動,這次就可以贏了,如果再堅持一下,就能打退賊軍,明軍方面總是有這種誤會。

歸根結底,還是大明朝廷和官軍上下,對趙家軍缺乏一種真實感,滿天下各方其實也都是如此,趙進白手起家開始經營,十年做到了這一切,有這樣橫掃天下的強軍,有不同於大明傳統的火器,又有金山銀海一般的財源,這些不是憑空得來,而是有一個過程,有廝殺,有辛苦,有勤奮。

但對於這個時代來說,做出這一切才不過十年,甚至遠不到十年,這太不符合常理,這根本不可能,在這樣的認知下,導致對徐州趙家軍的判斷也是失措,不知道如何應對,甚至不會認真應對。

可要怎麽認真,這才不過三千馬隊,而且還是孤軍,官軍是他四倍以上,更不用說,還有一路兵馬正在趕來,兩路合擊差不多是十倍的優勢,這樣的比較怎麽可能輸,當人遇到不和常理的事情,他只會用常理來判斷,官軍摸不清趙家軍的戰法戰術,就只能按照自家的套路來琢磨了。

石滿強和吉香統領的馬隊並沒有呆呆的等在那裏,而是緩緩散開,讓隊伍的大小適應戰場的地形,在發動的時候隨時可以沖鋒或者轉進。

在房頂和高處的趙家軍兵卒盯著官軍隊伍的靠近,當進入火炮射程之後就開始發信,早就準備好的炮手們快速的檢查了下火炮,然後開炮,幾門三磅炮不在同一個位置,和官軍的遠近也有不同,此時次第開火!

若是齊射自然聲勢驚人,可三磅炮次第開火,在這周圍又是人馬喧嘩,這悶響很難讓人注意到,當炮彈呼嘯著飛近的時候,想要躲避已經晚了,炮彈落入隊列之中,無論步騎都是血肉橫飛。

徐州賊在開炮,傳聞說得玄乎,說徐州的火炮當真好像雷霆霹靂,一旦打響都是天崩地裂,這裏面固然有所誇張,可官軍上下多少都知道,這賊人火炮犀利,眼見對方炮響,前隊呼啦就是散開,顧不得什麽陣型講究,此時官軍騎兵那隊則是尷尬,若是此時沖鋒,賊人騎兵數目占有優勢,可不沖鋒就要挨打或者散亂了。

官軍上下不止一個人在大罵,不是說賊軍輕騎冒進,沒可能帶著火炮嗎?這炮聲到底是怎麽回事?

真正讓官軍沒想到的是火炮不在一個位置,而且不是齊射,一炮落下,另一炮從其他方向飛來,剛躲開的是官兵自以為到了安全地方,沒想到又是一片血肉橫飛,大夥驚呼慘叫著又是散開跑開,結果第三炮又是落下,總是沒躲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