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9章 又一根稻草(第2/2頁)

英宗正統、世宗嘉靖這兩個皇帝權威和手腕都要強過天啟許多,當時國勢也比如今強盛許多,可邊鎮大將自行其是,為求自保不顧大局已經是平常勾當,現在局面比那時要兇險的多,何況大同和宣府的邊軍已經來過了,而且還遭遇了慘敗,他們自然會重拾舊日伎倆,拖延不動。

對這樣的憊懶舉動,朝廷中樞除了無可奈何之外,也沒什麽別的應對,在如今的局面下,如果逼得緊了,讓這些邊鎮軍將嘩變作亂,那真就是大明天下土崩瓦解的下場,朝臣和太監們先想明白這個道理,天啟皇帝被提醒之後也是明白過來,如今能指望的只有孫承宗那邊的援軍了。

“回萬歲爺的話,孫閣老那邊還沒什麽消息,奴婢已經吩咐了,一旦有信,先直送過來,不得耽擱!”魏忠賢連忙回答說道。

天啟皇帝悶悶的點頭,他掃視屋中諸人,不管是被清流攻擊為禍國奸邪的閹黨一方,還是清廉自守,被稱為國家棟梁的幾位,此時都是滿面愁容,沒有一個人看著有法子,城外才五千賊兵,城內賬面上的兵馬近十余萬,人口近百萬,可卻被逼到了這樣的境地,天啟皇帝不明白為何如此,只知道一想起此事,就是氣血翻湧,腦袋好像要炸開似的。

接下來也商量不出什麽結果,楊漣和左光鬥願意督師出戰,可卻拿不出什麽法子,只說禁軍京營十余萬,不冒進輕動,大家奮勇向前,寧死不退,可按照王在晉所說,天津那邊的官軍同樣沒有冒進,是在堂堂陣戰中被對方打垮的,要說這京城十余萬兵馬,還真就不如那六七萬各路匯集的大軍,那邊都垮了,這邊又有什麽把握,不是說你不怕死,你有殉國之心就足夠的,到時候敗了還是敗了。

而其他人所說的,就是召集天下勤王兵馬,編練新軍,這都是老生常談,而且在前面幾次會剿中已經證明失敗,再說這編練新軍,完全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根本影響不了大局,之所以被提出來,只是怕無話可說罷了。

或許是巧合,或許是薊鎮到京師這邊很近,快馬往來不需要耽擱太久,那邊問完也就是一炷香的工夫,就有小宦官快跑著把急信送到了這文淵閣來,聽說是孫閣老的消息,大家都是關注異常,這差不多是唯一一根救命稻草了,魏忠賢不顧自己的身份地位,快步到門前拿過來的信,將門外的那小宦官直接嚇得跪在地上。

“伴伴,你讀來看!”天啟皇帝沒有接信,只是興奮的讓魏忠賢讀,任誰都能看出,天啟把這個當成是救星了。

“……萬歲爺,孫閣老率薊遼精騎五千余,日夜兼程趕回,另有薊鎮遼鎮邊軍精銳四萬也在趕來……”魏忠賢拆開信後,興奮的說道,屋中人人都有振奮神情,天啟皇帝也不再頹然。

誰不知道這遼鎮鐵騎無雙,雖然打不過那建州女真,可已經是大明一等一的精銳了,當年入朝平倭,北上草原抗擊蒙古,都是戰功赫赫,這次各路兵馬都和徐州賊軍碰過,只有這遼鎮還未出動,或許這關寧鐵騎一動,立刻就對賊軍摧枯拉朽。

不懂兵事的也知道算數,這多了五千精騎,加上這孫閣老經營邊地多年,通曉兵法,麾下宿將不少,這樣的人物回到京師,那就是定海神針一般,大家都有主心骨了,何況如今的京師政局,清流東林苟延殘喘,閹黨不敢擔責,等於是無人主持,處處紛亂,孫閣老一回來,他擔任首輔,憑著他帝師的資歷和威望,加上這魏忠賢明顯的退讓,一定能重整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