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9章 邊關大事(第2/2頁)

還沒等天啟皇帝應聲,一直沉默著的王在晉悶聲說道:“閣老在關寧一帶修築屯堡,囤積糧草,下官冒昧問句,錦州、松山這幾處城池還沒有設立兵站糧倉?糧食還沒運過去吧?”

王在晉之所以被罷官,就是因為他在遼鎮軍備防務上和孫承宗的意見不一致,按說在這個當口,最不該開口的就是王在晉,他一開口,明顯有挑釁的嫌疑,他這麽一說,眾人都是看過來,孫承宗的臉色也很不好看。

不過在這個場合下,也沒可能公然辯論攻訐,孫承宗只是陰沉著臉說道:“這囤積軍糧耗資巨大,哪有那麽容易做成,錦州、松山那邊都是前線,還沒來得及將軍糧運過去。”

王在晉點點頭,然後肅然說道:“陛下,臣以為這軍情或有錯漏之處,從遼西向京師傳遞軍情,即便是快馬加急也要幾日十日的工夫,或許在軍情發出的時候,虜寇已經攻下了幾座堡寨,但這時虜寇應該已經退兵。”

“明初慎言,這等軍國大事,怎麽可以臆測妄斷。”左光鬥皺著眉頭提醒了一句,天啟皇帝和魏忠賢則是望過來,孫承宗的臉色更加難看。

王在晉起身解釋說道:“陛下,臣雖然沒有親見,但知道軍略常理,賊寇進軍需要糧草,這必然要依托水路,而廣寧到錦州和寧遠這邊只有陸路可走,賊寇的糧草支撐不了那麽久,即便打下了城池,但擄掠不到太多糧草的話,也沒可能支撐太久,只能退兵,臣只是說不需太過擔心,該做的防備還是要做的。”

這話說得在理,大家都能聽得明白,不過在場的人都是聰明人,王在晉說出這番道理來,大家卻都舉一反三了,楊漣卻是起身站起奏道:“陛下,孫閣老回返京師主持中樞,薊遼也要老成之人鎮守統領才是,那熊廷弼在詔獄裏一直是深切悔過,請陛下開恩,讓他去遼鎮戴罪立功如何?”

當年熊廷弼在遼鎮的大敗局中,將山海關以東囤積的糧草全部燒掉,當時這是罪名之一,而且是被格外強調的罪過,畢竟耗資巨大的糧草被焚毀,相關不相關的人都看得到,可現在王在晉這麽一分析,大家去想明白熊廷弼所做的意義,原來如此,不能讓建州女真韃虜靠著擄掠的軍糧向前推進,這個做法不僅不是荒唐,而且還大為英明。

和當年黨爭撕咬激烈的局勢不同了,現在大家已經沒什麽心氣去爭,想著維持這四面漏風的大明,只要有道理的,大家也不會想什麽派系黨爭,都是從善如流了。

孫承宗的臉色依舊不好看,要知道他去督師薊鎮遼鎮,所秉承的方針就是一路修建堡寨,在裏面囤積足夠糧草,然後再糾集大軍沿著這些兵站一步步壓過去,而被王在晉這麽一說,反倒是給那建州女真韃虜布下了一條捷徑,替他們預備好了軍糧和軍資,因為建立這些堡寨就是為了防備,可根本防不住女真的攻擊,那就沒有任何意義。

若放在從前,即便是孫承宗這樣為大局考量的人也要去爭一爭,這和指著自己的鼻子罵也沒什麽區別了,不過在這個時候,孫承宗只是嘆了口氣,同樣起身說道:“陛下,王尚書所言有理,遼東也的確需要一名重臣鎮守,現在沒有比熊廷弼更合適的,請陛下裁量。”

本來很是緊張憤怒甚至絕望的天啟皇帝,在王在晉解釋了之後,已經放松不少,剛才則是在擔心孫承宗可能會抹不開這個臉面,沒想到大家很快達成了一致,他笑著點點頭說道:“就這麽辦了。”

站在天啟皇帝身後的幾名太監大珰或是低頭沉思,或是彼此交換眼神,他們心裏都有計較,心想如果萬歲爺登基的時候,大臣們就是這樣的表現,估計萬歲爺也不會把魏忠賢扶起來,大夥也就沒有現在的好日子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