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6章 誰能想到大勢如此(第2/2頁)

有一個調動讓眾人開始覺得不尋常,好多人都以為這樣的和平還能持續兩年,但這個調動卻讓大家感覺到,恐怕沒什麽平靜了。

駐紮在宿州的宿州加強團開始撤回徐州,宿州團與徐州巡丁團一起接管徐州邳州區域的防務和治安。

每逢大戰,李五看家,這已經成了個習慣,果然,在宿州團回到徐州之後,剛剛擴編完畢的親衛師、教導旅、火炮旅以及騎兵第一團就開始準備北上。

這樣規模的兵馬運動,以及運動前的準備,沒可能瞞得住人,即便是內衛、情報局和巡丁多方封鎖,但這只是做該做的,當大軍開始準備調動的時候,所有盯緊徐州的人都得到了消息。

本來天下人將目光投注在遼東,誰能想到此時徐州還有這樣的動作,誰都知道這個動作的意義,誰也想不到徐州居然能做得這麽快,這麽多人馬,這麽多裝備,在這個時候又沒辦法利用水路,要準備多少車馬民夫,要預備下多少糧草,這事先的準備就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可徐州趙家軍說動就動。

趙進年輕,可趙進做事周全老到,這麽大規模的兵馬動作,肯定不是冒進,稍微打聽就能知道,趙家軍已經在運河沿線積儲了大量的糧草,這些城鎮就是兵站,足夠支撐趙家軍這些部隊,包括已經開往臨清的第二旅和邳州團的給養。

這麽多糧草哪裏來?關注的人很快就弄懂了,但凡是大明朝廷那邊的人都是苦笑尷尬,無話可說。

從前在江南運一斤糧食去京城,各種耗費捐稅以及花用差不多就要有四斤,這四斤就是運河上下各方人等分潤的好處,如今趙家軍把持運河漕運,這些苛捐雜稅以及無謂耗用都是煙消雲散。

運送到京師幾百萬石糧食需要幾千萬石的成本,現在這些成本屬於趙進了,有這麽多的糧食物資在手,的確不用擔心大軍耗用。

難道這就是天下鼎革,這就是滅國之戰了,不是說還有兩年嗎?趙進不是說要休養生息兩年嗎?大家不都在說大明還有兩年再起的機會嗎?

閹黨已經被清除幹凈,今上又是奮發圖強的明君,朝裏也可以稱得上眾正盈朝,怎麽就突然間到了這樣的境地?

沒人覺得大明還有什麽機會,以趙家軍那樣的強橫戰力,大明這殘破兵馬怎麽可能抵抗成功。

更有聰明的人感嘆不已,這趙進果然沒什麽疏漏,果然想得周全,眼下陳昇統領兵馬的確孤懸海外,如果被韃虜擊敗,會有很大的風險,而且按照陰謀論來說,陳昇那邊離心自立的萬一可能。

但趙進只要占據北直隸,兵臨山海關,那這些危險都不足為怪,說什麽孤懸海外,遼鎮畢竟和關內是一塊陸地,趙家軍到了山海關,難道遼西兵馬擋得住?遼鎮的精銳又不是沒和趙家軍打過,什麽下場大家早就看到,不用再做什麽揣測了。

要說此時還有什麽機會,那就是趙進還沒有到達山海關之前,建州女真和陳昇所領趙家軍的大戰出來結果,只要在遼鎮的趙家軍慘敗,那麽人心浮動,大明還有一線生機,可提出者一線生機的人自己都沒怎麽有底氣,世上那有什麽隨人心意的,何況世上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消息向四面八方傳開的時候,趙進才剛剛從徐州啟程,沒有什麽盛大的典禮,也沒什麽父老焚香祝告,一切都好像是正常的行軍作戰。

誰不知道這次意義重大,對於徐州和邳州以及這附近和趙家軍榮辱與共的各色人等來說,誰不知道這次之後,大家恐怕就要雞犬升天了,的確徐州不去做什麽巧取豪奪,徐州不搞什麽分封,可這大明天下是偌大的市場,大家靠著徐州這邊的工商之力,靠著徐州帶給大家的法子竅門,足以在這大明天下發一筆大財。

而且這麽大的地盤,以進爺做事的風格,難道會留用那些無能的大明官吏,這些位置該誰去填補,還不是趙家軍以及雲山行等等各個系統,在這裏面的人肯定都有一個位置,原本商行的夥計,可能都要去某處做個七品縣太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