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7章 入股(第2/2頁)

實際上,很多雲山寺核心子弟也就是在最近這半年來開始熱心,真正核心子弟,即便是如惠這一系的,對趙進和趙家軍也說不上發自內心的親近,盡管在趙進手下他們前途無限,可他們心裏也明白,如果沒有趙進,他們搞不好能拿到的榮華富貴更多,加上雲山寺相對封閉,對外界情況了解不多,更加深了他們的想法。

也就是這半年來,他們才意識到,原來他們趕上了從龍這樣修幾世都修不來的大福氣,趕上這一撥,可不是雲山寺這種一州一府的土豪能比,而是偌大天下。

可意識到這個的時候,他們已經晚了,他們在為趙家軍做事,但沒有用心刻苦,今後雖有富貴地位,卻比不上那些真正投入進去的同伴,有些人不甘於此,只能去發掘新機會,這聞香新教就是機會了,不過做這些事的時候,難免內心慨嘆,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他們這麽暗地裏後悔,卻沒想到徐州、邳州以及淮安府、鳳陽府、歸德府和兗州府這些周圍府縣的人感慨更甚,原本以為這是個殺頭滅門的大風險,誰能想到是個光宗耀祖的大富貴。

從前那些改朝換代,先亂再打,然後收歸一統,這從頭到尾多少年,要死多少人,即便跟隨了主家,也未必能活到最後,誰敢冒險去跟,而且這大明二百多年,還看不出什麽不對的樣子,從前幾次比現在還大的兇險,也這麽挺過來了,這趙進起事,十年才勉強拿到兩省地盤,將來還不知道多少變數。

誰能想到這麽快就要改天換地,更讓人想不到的是,最小心的人去分析判斷也找不出這裏面有什麽兇險。

趙進的趙家軍無論武力還是財力都是有絕對優勢,從前那些風險他們都沒有,從前那些沒有的優勢趙家軍則是有的,這完全是十拿九穩的局面,外人說什麽二爺陳昇在遼東還有風險,可內裏的人誰不知道,就算二爺那兵馬全都折損在遼地,進爺手裏的營頭也包打天下,誰能擋得住。

外人都以為二爺的第一旅是強軍,可大夥都知道第二旅和第三旅不差,更知道最精銳的是親衛旅。

從前錯過了,大家一邊痛悔得捶胸頓足,一邊要抓緊趕上,一時間去徐州學堂報名的人爆滿,武館那邊自不必說,就連最不被人看重的工務學堂和洋務學堂前面都是擠滿了人,在山東和南直隸江北各處的雲山商行、雲山客棧那邊也都是人頭湧動,哪怕區區一個夥計的職位都有無數人在爭奪。

更不要說各處的農墾田莊,很多人帶著妻兒投奔,甚至願意把自家的土地投獻,只求在改朝換代之前求個資格。

本來大征兵動員造成的暫時短缺瞬時緩解,按照內衛和情報局的說法,過來投奔,願意為趙家軍效力的各色人等中,很有些大明權貴的子弟,包括那些與國同休的勛貴爵爺們。

當然,有權有勢的豪強富貴們,他們所作和其他人又是不同,無論是京師和山西河南的豪商,還是南直隸以及浙江的世家大族,又或者是閩粵出身的海商,他們對趙家軍表示親近的法子更直接了當,在徐州購置產業,然後在雲山商行倡議大家參與工商行業內投下重金。

其中最出挑的就是閩粵海商,按照雲山行掌櫃們的描述,他們簡直是用船滿載著金銀入港,然後傾倒在港口上,參股所有可以參股的產業,買下大量的田地,然後順便買走適宜貿易的貨物。

其次就是清江浦和江南的豪商,他們比海商們更知道重點何在,他們也比海商們更懂得討好攀結,這些豪商大族除了入股參股之外,還主動讓雲山行參股自己的產業,原本鐵桶一塊的松江府、蘇州府的布業行會開始向雲山行放開。

這個放開也是不得不為了,因為蘇松兩府的棉花生產根本滿足不了這兩府織布工場的巨量耗費,而其余的棉花產量都被趙家軍牢牢掐在手中,更不要提要面對徐州布的兇猛競爭,打已經打不過,不如大家一起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