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8章 叁千萬兩(第2/2頁)

“既然對日作戰,那麽中間一段時間,對日本的貿易肯定是會斷絕的,這部分的損失也需要日本人進行賠償,去年我國和日本的年貿易額是二百二十五萬兩白銀,從這個數字來看如果斷絕半年貿易的話,他們應該賠償我國一百一十二萬五千兩白銀的貿易損失。”

“幹脆讓他們賠上三百萬吧,打都打贏了還跟他們算零頭做什麽?”這時候,石滿強元帥直接說,“一百萬兩,拿去補償我國的海商,如果有結余就放入朝廷賬上,以應不時之需。”

元帥的發言得到大臣們的贊同。

最後大家再商議了一下,除了軍費和開支之外,懲罰性的賠款肯定是必須的。日本既然盛產金銀,那麽多年來肯定有不少金銀積存,這筆橫財可不能放過。

商議了一會兒之後,大家得出了讓日本賠款最少為一千五百萬兩白銀的數字。

當然,這個數字日本人是不可能一下子拿出來的,所以大家的初步意見是讓日本人分十五年還清,以海關作為抵押。這十五年當中,日本普通人從上到下肯定要承受極為嚴重的賦稅,但是列席的大漢群臣們就沒人在乎這麽多了。

“這個數字實在太少了!”然而,一直默不作聲的皇上否定了他們商議的結果。

皇上的論斷,讓群臣又是一陣驚愕,騷動之中互相對視著,但是一時間沒有人說出話來。

一千五百萬兩,分十五年還清的數字,是群臣們認真討論過的,大臣們從大漢和日本的貿易數字當中推算了日本幕府和大名們的收入狀況,同時參考了周璞等人提出的日本金銀礦分布,這才得出了這個結論——一年一百萬,持續支付十五年的賠款,不至於讓日本民窮財盡生計無著,卻又能夠讓大漢撈取到足夠的好處。

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這都是一筆了不得的巨款了,要知道人口、幅員遠遠超過日本的大漢朝廷,每年的財政收入折算起來也不過是一千六百萬兩白銀——當然,這也是因為新朝初創,以及為了鼓勵國民休養生息,所以農商稅都定得較低的緣故。

如果賠款條件真的按照群臣設想的條件實現了的話,那麽就意味著大漢朝廷能夠得到每年一百萬兩的額外進項,這一筆巨款將會讓原本十分困窘的大漢朝廷的財政狀況得到巨大的緩解。

然而,皇上卻以一句話否認了群臣商議後的結果,覺得太少。

皇上一句話確實可以代表不容違抗的意志,沒有人想要違抗他,但是正因為有這種不容置疑的權力,皇上其實很少在會議上說結論性的話,因為他無論說什麽結論,群臣都會中止自己的不同意見,改為思考怎麽執行皇上的意志。

而今天,皇上卻極為罕見地直接推翻了群臣們商議好的結論。

這種極為罕見的直接否定,讓群臣一時間有些應對無措,紛紛在思索聖意到底為何。

然而,在說出了自己的結論之後,皇上卻沒有繼續說下去,好像是在打算讓群臣自己揣摩一樣。

這突如其來的沉默,讓大廳內的氣氛變得有些詭異,太子也好奇地偷偷打量群臣和皇上,努力吸收著自己在第一次參與國務會議時所得到的經驗。

在沉默了好一會兒之後,丞相王兆靖覺得自己有必要去探究皇上的真意如何。

因為他的地位和威望最高,所以某種時候還是有尋求解釋的權力的。

“臣等愚鈍,請皇上恕罪。敢問皇上,若是覺得我等的要求太低的話,到底應該以多少數字為基準呢?”他小心地看著皇上。

“一千五百萬,看著挺多,但是對日本這樣一個盛產金銀的國家來說,實在太少了。日本產金銀已經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多少年來他們早已經發掘出了大量金銀,國內有大量存貨,所以他們付得起更高的價錢。”等到丞相再來問,皇上這時候終於開口了,“如果我們能逼迫幕府簽訂和約的話,一千五百萬的胃口就實在太小了!我看,要至少三千萬才能讓大軍不虛此行!而且十五年,最多二十年內就必須要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