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7章 柳生元齋(第2/2頁)

柳生元齋的叔叔柳生宗炬在擔任幕府劍術指南役之後,通過自己的劍術和名望得極得幕府歷代將軍的信任,從家康到秀忠,再到家光,他一直都受到了重用。現在他已經被德川家光任命為大目付,專門負責對內情報和監察,負有監控國內反幕府勢力和德川家親藩的重任,可以說已經是一位重臣而不僅僅是劍術指導了。

對日本來說,維持和中國的貿易事關重大,在前明時代因為國內兩派互相爭奪貿易權利而在中國大打出手,惹出了天大的禍亂,所以幕府上台之後雖然執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但是對於維持和中國的貿易仍舊看得很重。

在前明時代,大明朝廷一直都不怎麽在意對外交往,再加上正德嘉靖之間海寇肆虐、以及萬歷年間為了朝鮮發生大戰的緣故,對日本的官方來往就更加禁絕。而在大漢建立之後,情況就不同了,因為起家的時候就經營了商行的緣故,大漢朝廷上下十分注意商業利益,同樣有維護中日貿易的意願,因此在大漢的倡議之下,兩國決定互相派駐代表,中國的代表駐紮在長崎,而日本的代表則駐紮在天津。

之所以沒有互相派駐使節駐紮在京城,是因為幕府畢竟不是日本朝廷,而大漢朝廷派使節無論是駐紮在京都還是江戶,日本幕府都覺得有些不妥,所以最後幕府在商量了之後,決定幹脆就互相派駐代表在港口駐紮——反正這些派駐機構本來就是為了要處理貿易往來的事情而設置的。

在日本國內,一直對龐大的中國畏懼和仰慕並存,再加上中日貿易對幕府意義重大,所以這個互派代表的事情確定了之後,幕府內部多方勢力都參與了派駐代表人選的角逐,在經過了激烈的角逐之後,出身柳生氏的柳生元齋因為將軍對柳生一家的信任而得到了這個職位。

柳生元齋也是把這個任命當成了自己的殊榮的,因此他決定用自己最努力的方式來回報將軍的恩情,他一來到中國就苦練漢語,而且做事也專心致志,從來都是一絲不苟。也靠著佛祖保佑,這幾年來他的工作一直沒有出什麽問題,大漢和日本的貿易還算通暢。

但是好景不長,就在不久之前,中日貿易就出了一次大岔子——而且是責任在於幕府一方的岔子。

為了應友邦荷蘭的緊急要求,幕府將能出口的銅都轉給了荷蘭人的商船,而對中國,已定和未定的協議,只能往後順延,預計要到明年之後才能夠正常供應。

事發突然,請努力關說,博得中國朝廷的理解,避免破壞兩國邦交——當看到了來自幕府的這個簡短的指示時,柳生元齋氣得差點背過氣去。

銅是中日貿易的大宗,也是極為重要的物資,中國鑄錢、造炮造船以及機械都少不了銅,這麽突然斷絕了對中國出口銅,肯定會引起中國朝廷十分嚴重的反應,怎麽可能靠自己幾句話就能夠“博得理解”?

他立即回復了國內,要求趁著大漢朝廷還沒有發怒,趕緊恢復銅的出口,修補這個突然決定所帶來的創傷,但是因為兩邊通信來回實在耗時太久,他收到國內回復他說,銅已經大部分裝上了荷蘭的商船,已經無法突然再更改了。

如果不是知道幕府內部因為短視和內耗經常會出台一些很奇怪很盲目的政策的話,柳生宗齋幾乎就要懷疑這是幕府故意想要對中國不利了。

但是他不這麽想,可不代表別人不這麽想,要是中國朝廷因此認為幕府是在有意跟中國為難的話,這個問題就不僅僅會是一個貿易問題,後果也就會十分嚴重了。

是的,柳生宗齋很害怕大漢,害怕這個突然舉動會觸怒大漢,引發不可測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