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2章 這名稱上(第2/3頁)

“若是你們在我們進兵之前逃離,在下沒有什麽辦法可以先行派人護送貴國君主離開。京都和九州關山隔絕,中間還有不少親幕府的藩國存在,實在難以在不打草驚蛇的情況下先行派兵。”為了避免對方生出什麽不切實際的想法,周璞幹脆頗為老實地回答,“所以只能請左府大人到時候審時度勢,靠自己的力量來逃亡,如果能趁隙逃到九州是最好的,不能的話,就幹脆隱匿到京都周邊的農家當中,等到我朝大軍北進之後再投入到我們當中。”

“那看來也只能冒險了。”一條兼遐苦笑了起來,“總之,不管是逃亡九州還是躲藏起來,都必須試上一試,絕對不能讓幕府的人挾持法皇和天皇陛下回到關東,那樣的話會給大家平添無數麻煩。”

頓了一頓之後他再說,“大人,等到我們逃出京都之後,我們就可以讓陛下降下院宣,宣布德川家是朝敵,天下可以共擊之。如果沿途各地的藩主誰要是反抗院宣,即可被視為朝敵,還請大漢不要手下留情,要痛加消滅之,以免留下後患。另外,德川家的譜代大名和親藩大名也是從逆之人,請大漢一並予以消滅,最好連同他們的親信武士一起斬盡殺絕。我等朝廷公卿可以出任地方官協助大漢軍隊征調錢糧,鎮守地方。”

盡管要求大漢對自己的子民痛下殺手看上去有些過分,但是就一條兼遐看來,這確實是必要之舉。在過去朝廷之所以被架空,就是因為地方的統治權和財富都被武家所截留,朝廷的威權無法下達地方,更加沒有財力物力可以調用,只能被各地的武家所欺淩。

如果此戰之後還是這個格局的話,那麽很顯然什麽都不會改觀,這麽辛苦就完全白費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自然只能讓朝廷直屬的人來擔任地方官,控制一片區域內的財權,而原本的地方勢力最好要連根拔起,讓他們再也無法給朝廷帶來禍亂。

“貴國朝廷已經幾百年未接觸過政事了,治政的人才肯定是十分缺乏的,這樣會不會帶來麻煩?”想了片刻之後,周璞提出了自己的意見,“若是接手地方的人沒有經驗,不僅無法治理好地方,恐怕還會讓地方秩序大亂,影響到戰事。”

這個反詰,讓一條兼遐微微有些滯澀。

雖然他很想反駁對方的話,但是他也知道,對方的話是很有道理的。公卿們已經遠離政事太久了,就算真的得到了機會,暫時也不能真正理政,搞不好就會引來一片混亂。

可是什麽都不做也不行,日本並沒有科舉,現在也沒有成型的教育體系,受過教育的只有公家和武家武士,以及少數一些藩士而已,如果公家不能治理地方的話,很有可能地方政權又會落到那些舊藩士手中。

“那幹脆大漢先派一些地方官員來作為牧民官吧,公家的年輕人就給這些官員做見習和觀察使,學習一段時間的治政,然後再由他們接受,大人覺得如何?”思索了片刻之後,他再問周璞。

在他看來這才是好辦法,大漢派過來的地方官應該都具有地方治理經驗,可以快速地給經過戰火的地方恢復秩序和生產,而且他們和地方豪族並沒有關系,所以不至於讓大權旁落。更妙的是,這些地方官員不通日語,只能通過他們的副手——也就是公家的年輕人——來治理地方,這些人也可以就此學到真正的經驗,然後很快就能夠獨當一面,接手地方的治理之權。

一條兼遐的建議,讓周璞小小地驚詫了一下。

居然主動想要讓我們派人來做地方官,這位左相還真是毫無顧忌啊。

略微思索了一下以後,周璞覺得這樣做並不妥當。日本各地早已經為豪族所割據,若真的派地方官協同公家的人一起治政,勢必會阻塞豪族們對地方的影響力,那就激起各地豪族更為劇烈的反抗,白白給大漢軍隊自找麻煩。

考慮到日本是有超過千萬人口的國家,大漢並沒有強行吞並其領土的想法,只是想要一個長崎港作為商港而已,之前也只有派駐駐軍的計劃,並沒有直接派地方官統治的打算。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如果直接統治,那就要自己負擔統治的成本,如果只是遙控的話,那就算再怎麽壓榨,反抗也會有合作者和傀儡來幫著分擔。

另外,大漢出兵並不是只為了扶助日本的朝廷,若是這麽幫公家的話,那接下來就不好在各方勢力當中居間平衡了,也違背了出兵的初衷。

“左府大人所思所想,確實很有道理,不過弊國現在初立,百廢待興,到處都需要有治民理政之才的官員,實在不好再往外調。”帶著這樣的想法,周璞輕輕搖頭表示婉拒,“況且,我朝出兵,是為了幫貴國討逆,絕無借機來侵占貴國領土的意思,如果我們派地方官來貴國牧民,就會顯得我朝用心不真誠了。”